穷人喜欢全球化

穷人喜欢全球化

David Dollar
Monday, June 23, 2003

首发于光明观察,转载请注明译者及出处;本译文仅供参考,引用请查对原文。

原编者按:根据佩尤全球态度民意(Pew Global Attitude Survey)进行的一项全球范围内的民意调查,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经济整合对世界有利。世界银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戴维·道勒(David Dollar)引述调查结果来支持他过去就已提出了的观点--全球化确实有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他指出1980年以来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减少。但是,全球化仍然受到许多质疑,尤其在反全球化活动分子中间,他们认为世界经济整合只会给已有的富人带来好处,而损害发展中国家贫民的利益。道勒介绍说,与这些反全球化人士的观点相反,"在这次调查中最引人注意的发现是--低收入国家对全球化所持的态度明显比富裕国家更积极。"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75%的居民认为跨国公司对他们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而在富国只有54%的居民这样认为。在被调查的44个国家的38,000居民中,发展中国家的被访者大多认为,当地政府--而不是全球化--应该对本国存在的种种弊病负责。当然,也不存在自满的理由。据道勒称,全球仍有1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世界需要更多的"国际和国家行动--包括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程度,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健康和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华盛顿:有些人认为反全球化示威运动象征着人们普遍对世界经济整合怀有的酸痛情感,然而,近期的一项全球范围的民意调查结果可能会令他们震惊。佩尤调查显示,不仅人们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而且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更欢迎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

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国家的经济,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原因: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就是那些势头凶猛地加入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中国家。然而,调查同时还揭示了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忧虑,反全球化分子往往强调这种感情,但大多数被访者并不把它归因于全球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整合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仍需辅助性的制度和政策,这样才能促进收益,缓解更大程度的开放带来的一些风险。

大众与传媒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Center for the People and the Press)调查了44个国家的38,000人,完全地包含了各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总的来看,全球民众对不断加强的经济整合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在这次调查中引人注目的是--低收入国家对全球化所持的态度明显比富裕国家更为积极。

虽然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人认为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和商业联系对他们国家是有利的,但在美国和西欧,只有28%的被访人员认为这种整合是"很好"的。相反,在越南和乌干达,认为"很好"的比例分别高达56%和64%。除了这些极其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37%)和撒哈拉以南非洲(56%)远比工业化国家更易认为全球化"很好"。相反,在富国,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约占被访人数的27%--认为"全球化在我的国家具有坏影响",而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南撒哈拉非洲国家,对应的数字式微不足道,分别是9%和10%。

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机构也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75%的被访者认为跨国公司有利于他们国家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只有54%的被访者这样认为。非洲国家对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组织产生的影响也持有相近的积极态度(72%)。另一方面,在非洲只有28%的被访者认为反全球化示威者是在为他们的国家做贡献。美国和西欧对反全球化示威者的印象更好一点(35%)。

这项佩尤全球民意调查的结果与来自世界银行和其他全球化研究组织的发现一致。总的来说,那些更多地参与了国际贸易并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都促进了经济发展,减少了贫困。越南和乌干达是其中两个最好的例子,所以这些国家对全球化的好评就不足为奇了。从更一般地说,正在进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增长得尤其迅猛。在为世界银行做的一篇论文(《贸易、发展和贫困》(Trade, Growth, and Poverty)中,阿尔特·克拉(Aart Kraay)和我根据贸易整合程度将排在全球前1/3的发展中国家列为"更多全球化的国家"( more globalized countries)。这一组国家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加速提增,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人口加权后年均5%的增长水平。相形而下,富国的增长率是2%,而其余发展中国家为负1% 。这一组国家包括孟加拉、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总共拥有30多亿人口。

反全球化运动运动经常宣称,整合将导致国内不平等的加剧,并不能为穷人带来什么好处。总的来说,这并不是真实的。的确,有些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是加剧了,例如中国与美国,但这并不是全球范围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在那些由于全球化和其他改革而取得良好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高速发展很快减少了贫困。在历史上,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在购买力平价计算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的人口)总数一直在增长。而从1980年开始,这一数字减少了两亿,尽管世界人口总数增加了18亿。这些进步是令人鼓舞的,但是,世界上仍有1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尽管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是积极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中人们仍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焦虑,关于好工作机会的供给、工作的不稳定性、老年保障和其他的一些有关生活质量的问题。有趣的是,人们倾向于将对这些领域缺乏进步的不满归咎于政府的管理不佳,而不是全球化。世界银行研究显示,仅仅是贸易开放是不会发挥很大作用的,还需要有其他因素作为补充,例如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管制环境、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以及基本服务的有效供给,特别是针对贫困人口的服务。

因此在世界上很多地区,改善投资环境就成了一件亟待优先解决的事。世界银行的一项新的举措包括了帮助一些国家,以评估投资环境为目的,对企业进行系统的调查。调查将把投资环境与企业层面上的投资与生产力联系起来,以此确定改革的优先领域。

在孟加拉、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投资环境的调查已于近期结束。调查包括了进行可贸易商品的行业,例如服装、纺织、电子产品、制药等等。被访企业平均拥有75名员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政府管理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不足是妨碍生产率和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就是所有南亚国家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因为能源损耗企业将损失2%的销售额,在孟加拉为3.3%,巴基斯坦为5.4%。

在许多管制和基础设施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看起来条件非常不错。例如,一个企业最近的装船货物通过海关需要花多少时间。服装和电子器材企业试图在世界市场上竞争,通常要在固定的水平上进口原料,使得海关的效率非常重要。在中国,一个企业的最近的船载货物能在7天内通关,在印度则需要11天,孟加拉12天,巴基斯坦则长达17天。这样的拖延会增加这些公司的存货量,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也会变成不稳定的供货商。另一个灵敏的投资环境指示是在一个国家中通条电话线需要多少天。所需天数在各地不等,在中国需要16天,巴基斯坦42天,而在孟加拉等待时间是惊人地长达130天。良好的投资环境虽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却能使一个国家从全球化中受益颇多,创造就业机会从而迅速减少贫困。

总的来说,全球化能帮助人们减少贫困,但是,这需要国际和国内行动--包括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程度,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健康和教育服务的有效供应。

戴维·道勒是世界银行发展政策主任。上述评论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一定反映了世界银行或其成员国的官方意见。

附:原文及网址

David Dollar is Director of Development Policy, World Bank. The views expressed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official views of the World Bank or its member countries.

© 2004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