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须争夺金融话语权

最近一段时间巴克莱银行成为了国际各大媒体“竞相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何?原因在于有消息称,巴克莱银行的交易员多次低报其资金拆入利率,借以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这一指标利率遭到扭曲之后,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互换、利率期货、按揭债券、银行贷款甚至垃圾债券等在定价方面被扭曲。在基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相比之下,2011年美国和中国的GDP总额不过15万亿和7.3万亿美元)的全球利率互换市场,这样的利率操纵可为交易者带来巨额的利益转换。在北大经济学院的欧阳良宜看来,各大银行显然有操纵LIBOR的利益动机,即,较低的LIBOR水平可以帮助这些银行拉低融资水平,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减少在浮动利率结算时的亏损或者增加盈利。在现今的LIBOR体制当中,LIBOR的确定主要是由英国银行公会(BBA)指定的18家银行主动申报而成,通过一个程序,金融媒体汤姆逊路透公司借这些银行申报的借贷利率计算出一个平均值,这便是当日的LIBOR利率。因此,在当今的体制之下,银行的申报完全是行业自行组织的行为,依靠的是市场信心,如果发生低报或者高报(当然后一种情况可能性不大),那么,是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欧阳良宜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到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意义。事实上,中国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投资在与LIBOR报价有关的十大货币之上,因此,LIBOR受到扭曲和操纵,中国也是受害者。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也是利益相关者,而在于,中国即便是利益相关者,也没有对LIBOR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因此,在欧阳良宜看来,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应当一味用旧式殖民主义的那一套话语,哭喊着“我是受害者”,被动地等待外部力量来支援,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构建当中去。——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中国亟须争夺金融话语权

欧阳良宜
Thursday, July 12, 2012

       点击这里,阅读《第一财经日报》上的原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Copyright ©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