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商业时代仍是武林至尊

在许多国外普通老百姓的眼中,有两样东西代表了中国,一是“功夫”,二是“熊猫”。“熊猫”在动物园里面可以找到,“功夫”却是要到哪里去找?标准答案:“少林寺”。于是乎,通过“中国=功夫”以及“功夫=少林”这两个等式,“少林”被等同于“中国”以及“中国功夫”。这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来会有如此之多的人,会上少林寺来“比武”(比如金庸笔下的各类“少林挑战者”)和“学艺”,这其中,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简单等式思维的流行,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也慕名而来。少林对此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和中国“弱超越性”的文化一脉相承,少林也选择“入世”的道路。在王晓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少林僧人”是如何用手机来和全世界保持联系,坐奔驰、喷气式飞机在全国和全球各地巡演,以及通过构筑一个无所不包的商业帝国来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作为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少林注册经营的范围之广,令人咂舌。作为一个术语,时常挂在少林僧人口头的“与时俱进”具有了一种自然正当化的魔力——只要是“与时俱进”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不用去反思这种按照“与时俱进”名义来进行的活动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是通达我们目的的正当路径。因为,“与时俱进”本身已经包含了可欲性、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自我阉割“超越性”和选择“无保留入世”方面,少林可谓是为所有其他的宗教树立了一个典范。——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少林:商业时代仍是武林至尊

王晓
Wednesday, April 18, 2012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看天下》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