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护公民的道德心
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和信仰缺乏症的社会现象,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这一现象可以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始于19世纪末。当时,在西方冲击下,中国国内一批激进的文化决定论者否定了自身的传统伦理与信仰。其后,中国多次搞文化批判运动,其中尤以“文革”的危害最为深远;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压倒一切,功利成为全社会追逐的目标。在这种不顾一切谋利的视角下,出现了许多非经济力量对经济的干涉、扭曲与掠夺,比如官商利益体以及企业杀鸡取卵的“捞钱”心态。如果要保护公民的道德心,那又该如何进行呢?丁学良从西方的社会(主要是美国)出发,讨论了以下三种维护道德与信仰的力量:宗教和教派组织、公共利益组织以及公众通过民意代表将自身的道德关切带到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形成良法。“他山之石”,的确是可以“可以攻玉”。但是,我们需要谨防的,是欧克肖特所警告的那样,切勿编排世界以选出他人实践和目的中最好的东西,来麻醉我们批判分析的主见。这种思维方式的有害性在于,它容易让我们失去考察自身传统和实践的机会及动力。一个最好的画家,也不能试图通过将一切引人注目的完美特征在一起,创造出一副比任何一个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更美的图像出来。讨论中国社会的道德和信仰重建,并不能从“美国做得多好”、“西方多么发达”这一类简单的比较和文化陶醉当中得出,而必须更加关注中国的传统和实践的知识,那才是一个我们更有可能性找到答案的地方。——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怎样才能保护公民的道德心
Thursday, April 28, 2011
点击这里,阅读《南方周末》上的原文。
作者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志勇采访整理,未经作者修订
http://www.infzm.com/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