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星星的英国百年之痒

对于西方的餐饮业而言,米其林星星一直是众人渴望的一个标杆。正如《三联生活周刊》的李孟苏所言,在这个明星辈出的时代,餐饮业也讲究“明星制”。对于一家餐馆而言,能够获得米其林星星,则无异于一支球队获得了能够为其宣传造势的“明星级”球员。米其林星级制的成功,在于培养了一批专业、匿名的米其林侦探,深入到各大餐馆食肆,回去之后对餐馆进行定级、评价,颇似中国古代身着便服、暗查民情的“包青天”。据伦敦一位名厨介绍,这些米其林侦探的专业程度很高,能“逐一重复5年或7年前你为他做的每道菜”。看来,对于这些侦探而言,敏感的味蕾和超强的记忆力是其“揽瓷器活儿”时缺一不可的两把“金刚钻”。这种完全中立和匿名的评级体系,是米其林星级制能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来源,也是其获得消费者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当然,利之所在、弊亦随之。对于米其林星级制的批评则在于,餐馆烹调不再为愉悦客人,而是揣摩米其林的心思任性而为。厨师一味地追求技术高难度,把菜肴设计得极为复杂,准备了花里胡哨、多到浪费的开胃小吃、面包和甜点前的甜点,雇佣了人员冗杂的厨房员工,造成管理开支和压力急剧膨胀。餐馆不堪重负,则自然将经济压力转嫁给食客。其结果,就是厨师们由于过于在乎米其林的评价,过于专注菜肴制作中细枝末节的问题,而变得不会做简单的美食。而且,由于成本的高涨和追求烹调技术的纷繁复杂,米其林星级制无形之中在餐饮业强化了社会其他领域的阶层分化。到最后,似乎只有中产阶级、有钱有闲的人,才能真正享用到所谓“美食”。街头小巷那些物美价廉、真正具有日常生活意义的“美食”,则完全被米其林星级制给忽略和遮蔽掉了。米其林星级制和《米其林指南》,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强化了我们这个社会中固有的家长制和权威主义。其严格的评级体系本身,实际上掩藏的是与大众渐行渐远的精英主义情怀。或许,米其林星级制要反思的,是如何在网络时代变得更民主化和平民化。这一点或许比其每年热热闹闹地评出数量不菲的米其林星级餐馆,要重要和有意义得多。——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米其林星星的英国百年之痒

李孟苏
Monday, February 28, 2011

        点击这里,阅读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