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通胀威胁中国经济增长
最近,中国国内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4.4%,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则高达10%,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在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副教授Victor Shih看来,这已经给中国的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中国政府必须要下定决心减缓货币供应的增长,才能有效止住家庭储蓄因通货膨胀而大量流失。另外,按通胀率调整过后,当下活期存款的回报为负数,实际回报率约为-4%。即使是一年期定期存款,扣除通胀后的回报率也是-2%。如果我们考虑到中长期企业贷款的借款利率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约为2%,而这些贷款的借款人大都为国有企业,那么,按照4%的全年通货膨胀率来计算,就会有4千多亿元从普通的中国家庭转移到这些从银行借款的国有企业。对购买力本就十分有限的普通家庭而言,这无疑会雪上加霜,许多家庭由于依然相对持平的名义工资和持续的通胀,将会陷入相对贫困的境地。而储蓄负收益所产生的压力也会促使富裕家庭到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寻找投资机会,或者还可能引发普通家庭开始囤积食品和黄金这样的大宗商品,从而进一步增大通胀压力的局面。对此,Victor Shih建议,中国政府必须大幅减缓货币供应的增加速度,坚决对银行实行信贷限额,密切监控信托产品的增加以及热钱的流入,实施“上调利率、实行信贷限额、停止发放信托产品以及切断海外资金流入渠道等”多管齐下的平抑通胀预期的措施。通过切断大量项目的流动性,这一政策将带来宏观经济的紧缩。这不仅能给政府带来低通胀,让经济逐渐摆脱集约型投资的增长方式,同时,也有可能在“国退民进”的基础上,促使民营企业进入原先被国有企业把持、竞争不足的领域。这一系列的过程虽然不无痛苦,但对于中国而言,或许会是一次重新整合的契机。——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观点:通胀威胁中国经济增长
Tuesday, November 16, 2010
点击这里,阅读《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的原文。
本文作者是西北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著有《中国的派系与金融》一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
http://cn.wsj.com/gb/
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