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后重思东亚政治模式

中国的崛起,是不是能够为东亚的政治模式提供更多的反思空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堤林剑对此的看法是,即使中国希望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替代性道路,它仍然需要找到一种结合道德和权力的合适方法。与孔子表达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看法相似,堤林剑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将会导致民众骚乱或公共价值被侵蚀,因为较贫穷或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就开始表达不满,并可能引起社会和道德的不稳定。因此,中国的道路,对于我们思考东亚政治模式、特别是带有强烈儒学印记的政治模式之时,可能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在寻找一种有效结合道德和权力的合适方法。要到达这一目标,既要考查现状,又需考查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入比较分析的视角,去“梳理那些对建立信任——不仅限于民族同胞之间,而且包括东亚各国之间——曾经产生助益的话语历史脉络”。这种努力能够为我们找出“西方冲击”之前东亚政治模式中的规范性内容,并且,考察这些内容如何在经历“西方冲击”之后经历了嬗变、解构和重构。只有从一个更为宏大的话语框架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东亚在建立共识、沟通、谈判以及对政治的想象等方面的独特处理方式。——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中国崛起后重思东亚政治模式

堤林剑
Thursday, November 4, 2010

        点击这里,阅读文章。

作者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瞭望东方周刊》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