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深 社会稳

中国的改革究竟应该忘何处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遵循邓小平的思路,认为中国采取的是一种“三步走”的改革策略,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后政治改革。而且,在每一个阶段,只有一种主体性改革,其他改革是辅助性的改革,比如,如果经济改革为主,则政治改革为辅,反之亦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进行社会改革,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是偿还先前主体性经济改革所遗留下来的诸多“历史债务”,诸如社会、就业、劳工、环境等问题;第二是通过社会改革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即加强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和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民生福利,减少社会分化,使得社会更为平等,从而拉动国内消费,成为一个消费型的社会;第三则是为未来的民主化奠定基础,即进行国家制度建设,扩大中产阶级,保护社会利益,培育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力量来制约政治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比较好的民主制度。而且,社会制度的建立,这比简单的维稳要好得多,只有社会得到保护,才能达致和谐和稳定的目标。 从葛兰西的角度出发,郑永年还讨论了执政党的领导权问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强化其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的领导作用,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来实现。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超越自己本身的利益,代表其他各个社会群体、阶层、阶级的利益。只有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政党,才能超越党派自身的利益以及既得利益。郑永年“三分法”的讨论方式,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改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切入点。——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改革深 社会稳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访谈
徐百柯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点击这里,阅读《中国青年报》上的原文。

中国青年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