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内农产品价格定价权国际化

一个国家农产品价格定价权的国际化,究竟是祸还是福?这是像中国这样后发型的农业大国所面临的困境。据报道,最近大型外资粮食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内地产粮大省的粮食收购和粮食加工行业,通过价格竞争来增加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国内的粮食收购企业造成了压力,同时,还有可能冲击中国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撰文指出,这可能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定价权旁落,对此,他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李昌平看来,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生物能源产业化的时代,其重要特征就是能源、农产品、美元三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大提高,由此带来的一个国际趋势是农产品武器化,而未来的农业竞争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定价权的竞争。李昌平的分析,主要是基于一个农业发展“三阶段”的判断,即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有三个阶段之分:在第一阶段(农产品短缺),发展目标是追求“产量增长”效益;在第二阶段(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目标在于“价格增长”效益;而在第三阶段(农业资本全球化),则发展目标变成是追求“市场份额”效益和“定价权”效益。很明显,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农业资本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农产品市场开放的目的是完善经济的自主性,而非丧失粮食的定价权。李昌平有关粮食安全的呼吁,其实是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时所要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 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

警惕国内农产品价格定价权国际化

李昌平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点击这里,阅读《东方早报》上的原文。

作者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

Copyright © 《东方早报》20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