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面对的全球性挑战
印度面对的全球性挑战
印度外交官多年来一直对美国将印度和巴基斯坦联结起来的政策感到恼火。印巴的去联结化进程始自克林顿政府,并由布什政府通过与印度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而完成。但与巴基斯坦有关的恐怖分子对孟买实施的死亡袭击现在却迫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回到了原来相互联结的状态。
美国希望印度将孟买暴行的肇事者绳之以法,但又担心此举会打乱其与巴基斯坦在巴阿边境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合作。巴基斯坦警告说,由印度发起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导致巴将其全部兵力由巴阿边境移至印巴边境,而这一警告直接将华盛顿置于了天平的中心。由于印巴两国的关系使美国对印巴的政策变成了一种零和博弈,因此在美国的战略前景中这两个国家始终是紧密相连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印度的访问尽管被标榜为是一种支持印度的表现,但实际上却旨在劝阻印度实施任何将会影响美巴合作的行动。
事实是不管印度多想与巴基斯坦脱离关系,地理位置却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印度可以与任何国家合作,其中也包括巴基斯坦政府,如果他们想使这个国家摆脱“深陷混乱”的状态——正如阿麦德•拉什第(Ahmed Rashid)的那本颇具先见之明的著作的标题所标示的那样。伊斯兰堡的万豪酒店、孟买的泰姬玛哈酒店及奥贝罗伊酒店所遭受的袭击只是这两个国家休戚相关命运的最新证明。不管巴基斯坦的民主政府有多不稳固,这都是印度首次有机会在严重的危机中检验其真诚度并帮助其寻找到一个比稳固的军队更强有力的基础。
然而,孟买袭击也表明,印度不仅与巴基斯坦相关,其命运也与世界上的其余地方紧密相连。恐怖分子们胆大包天的海上登陆——这在印度血腥的恐怖主义史上尚属首次——本身就意味着这个世界是没有边境可言的。此次袭击把印度首次带到了与具有全球议程和全球影响的恐怖分子面对面的境地。以往由伊斯兰青年和克什米尔分裂主义者实施的袭击,其目标是破坏印度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并挑起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暴力活动。印度的恐怖分子以往从未试图以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英国居民和犹太教徒为袭击目标。但这些孟买袭击却有一个由基地组织设定的全球议程,即杀害印度教徒、犹太教徒和基督教的“十字军战士”——这与发生在巴厘岛、伦敦和马德里的恐怖活动别无二致。这些恐怖分子所重复的无疑是对印度镇压克什米尔和穆斯林少数派行为的众所周知的不满,但他们的活动却表明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议程。对两千年以前为了避难而涌入印度并就此而安静地定居下来的犹太人的谋杀,令人发指地提醒了我们由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引发的战争所具有的那些全球目标。
孟买的恐怖袭击也被证明是印度长期血腥的恐怖主义史上最具全球意义的事件。随着这一戏剧性事件的逐渐展开,24小时新闻频道及其网上流动视频、微博客和手机视频报告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孟买长达60小时之久。使恐惧蔓延并使印度看起来像商人、游客和投资者最为危险的目的地,无疑是恐怖分子们的目标之一,而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则帮助他们实现了这个目标。
孟买袭击明显的全球性质要求印度以一种对全球负责的方式回应这次挑战。印度需要向世界证明:尽管它的组织并不严密,反应虽坚决但仍显迟缓,但它仍有能力以一种成熟而有效的方式处理这种恐怖威胁,而不致辜负整个世界对其的深切同情。在过去的15年中,印度不断加强的与世界融合的进程使其走向了繁荣,途经孟买这类大都市的源源不断的投资者和游客就表明了这一点——而这一成就恰恰是恐怖分子们打击的目标。印度国门开放的政策也为其带来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商机、友谊和尊敬,但是这些国家的国民也为其与印度的交往而付出了生命。印度和整个世界的唯一发展途径决不是树立高墙彼此隔离,而是在更为有力的相互支持和热烈拥抱中携起手来。
纳扬•昌达,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出版主任,耶鲁全球在线编辑。
来源:《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