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朝鲜:双重三角关系记

在中美友好竞争的背后潜伏着不稳定性和冲突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情景不仅让韩国这样的国家有机会协调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而且也使它面临如何保持中立的挑战。按照韩国前任外交部长官韩升洲(Han Sung-Joo)的话说,要更好的理解这种机会,可以想象两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关系,其中美国和中国作为两角,韩国或者朝鲜是第三角。在韩国参与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各方关系基本上是经济和贸易关系,而且相互依赖性很强。韩国出口到中国的大部分商品最后都又到了美国。在朝鲜参与构成的三角关系中,各方关系都是以安全和核力量为基础的。中国是保证朝鲜生存的关键,但是还没有全力对付其核企图。最终,韩国首先需要关注中国改走中间路线的策略:拒绝和朝鲜纠缠,同时与竞争者美国合作。因此,韩国最紧迫的挑战仍然是在未来几年中继续在中美间游动。---耶鲁全球在线

两个朝鲜:双重三角关系记

面对朝鲜的挑战,韩国必须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庞然大物间小心翼翼地行走
韩升洲 (Han Sung-Joo)
Friday, April 10, 2009
朝鲜三角:处理韩国与美国(奥巴马总统与韩国总统李明博[上])以及韩国与中国的关系(李明博和中国主席胡锦涛[下])成为首尔外交的复杂任务。

 芝加哥:中国和美国虽然努力推动合作,在军事领域建立互信,但是两国仍然相互猜忌,都试图用加强各自与韩国和朝鲜的现有同盟关系等抗衡行为来遏制对方。为了防止在这样的竞争中产生冲突,并建立多边相互监督制衡的基础,韩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将扮演特别的角色。这种角色会使他们陷入困境:要么选择一边以保持独立,要么试图协调两大国,让它们走到一起。

美国关心的是中国国防预算的增长,据估计远远超过中国公开承认的数字1390亿美元。但是在经济领域,美国和中国双边贸易赤字在2007年已经达到257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加拿大。
 
韩国等国家作为美国和中国的军事盟友或重要贸易伙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抗衡这种竞争。尽管中国是韩国商品(2007年1120亿美元)的最大进口商,但是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有30%左右或者大部分商品最后又出口到了美国。这意味着美国实际上仍是韩国商品的第一大进口商。
在1980年代末期之前,中国和美国各自都与朝鲜和韩国保持着密切和排他性的关系。但是在1990年前后开始出现一对重叠的三角关系:一个是中国、美国和韩国,另一个是美国、中国和朝鲜。这两个重叠的三角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又是如何塑造全球性转变的呢?
中国和朝鲜为一方、美国和韩国为另一方的意识形态结盟的平衡,在苏联崩溃时期开始发生变化。正如著名记者奥柏多弗(Don Oberdorfer)在其《两个朝鲜:一部当代史》一书中所描述的,直到1991年和1992年苏联最终“重新站队”和中国“改变立场”后,这种影响在韩国才被人们充分感受到。
1992年中国和韩国关系正常化导致了冷战时期三角关系的转变。是什么促使中国“放弃”朝鲜并承认韩国呢?从大背景上看,是冷战结束与中美和解促成了中国与韩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也认识到韩国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中国可以借助它促成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因此,北京试图与首尔关系正常化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自从关系正常化后,中韩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在经济领域。贸易额在1992年刚刚超过80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已超过1000亿美元。2008年,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投资者(达400亿美元),因而成为投资和技术的重要来源。
 
作为唯一对朝鲜有真正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在危机时刻发挥了关键的和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作为结束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Armistice Agreement)的签字国也非常重要。当前,中国发现自己夹在平壤与华盛顿、首尔当中。一方面,平壤坚持终止《停战协定》,以美国为签约国的和平协议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华盛顿和首尔则认为应该继续遵守《停战协定》,除非它被另外的和平框架所替代。
对朝鲜来说,其生存完全依靠北京的慷慨。中国已经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石油。中国提供的石油占到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可怜的石油进口的80%左右。因此,严格来讲,中国能够造就也能够摧垮朝鲜政权,而这会给韩国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冷战结束,国家利益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美国也在考虑采取一种更积极的立场来对付朝鲜。但是当发现朝鲜一直在研发核武器项目后,美国和朝鲜的关系自1990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冻结状态。
 
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最终成功地制止了朝鲜核武器议题,但是在2000年他任期结束前却没有来得及将双边关系正常化。最初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的布什政府,拒绝与朝鲜进行双边会谈。但是当朝鲜2006年10月进行核爆炸试验后,美国在2007年初期改变立场,直到2008年底布什任期届满时,还一直力图哄诱平壤通过双边协商方式处理核武器问题。
由于朝鲜试图用核武器和导弹项目作为提高自己与美国讨价还价以及巩固国内政权地位的工具,如最近进行的发射远程导弹试验,所以,现在到了奥巴马政府决定是要捡起布什政府留下的东西还是开辟新道路的时候了。
中国希望朝鲜半岛无核化,也担心朝鲜的核野心对日本核政策产生的影响。但是,中国也想维续它对朝鲜的影响力。出于这些原因,中国不仅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而且在联合国都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不断敦促双方通过对话解决这个议题。
 
在这两个重叠的三角关系中,中国试图采取中间立场。首先,中国想避免陷入在其边界发生的冲突之中。第二,中国想看到朝鲜作为政权和国家的存在。两个朝鲜的政策可以维持一个有用的缓冲带,同时防止边界地区在安全和人口上的崩溃,而这都符合中国的利益。第三,中国不希望看到像朝鲜这样不可捉摸的邻居拥有核武器,而且能够把它们发射到中国任何地方的导弹,也不希望朝鲜的核武器成为其他国家如日本重新考虑其无核化政策的刺激因素。最后,中国希望扩展与韩国(作为贸易、技术、资本、企业管理等最大来源之一的国家)有利的经济关系。在追求这些互相冲突的目标过程中,中国在很多时候必须与美国和韩国合作,虽然它们的观点和途径不一定总是吻合,而且与美国竞争的需要或许还占有首要地位。
韩国仍然担心的是,在中美的大型象棋游戏中,中国和美国或许过分地强调了大国关系,而牺牲了小国或者包括韩国在内的中型国家的利益。在未来的几年内,韩国所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仍将是如何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游动。

 

韩升洲,朝鲜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韩国前外交部长。本文选自作者2009年3月在芝加哥亚洲研究协会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版权为2009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