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中东问题之挑战——下篇

在由上下两篇组成的“奥巴马中东问题之挑战”系列文章的下篇中,作者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就伊朗大选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详细论述了大选存在的弊端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大选前,伊朗民调显示反对派候选人前总理米尔-侯赛因•穆萨维(Mir-Hossein Mousavi)在票数上领先于现任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因此,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仓促的选票核准程序后被宣布为获胜者的消息难免令人意外。骚乱和示威接踵而至。针对抗议活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Khamenei)要求宪法监护委员会(Guard Council)对选举结果进行调查;但宪监会的调查结果,以及愈演愈烈的示威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依然不明朗。在希罗看来,在这种“不明朗”中,伊朗局势在全球范围内将肯定产生两种重要的影响:一是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获胜可能迫使其他中东国家更加亲近美国以遏止伊朗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另一是伊朗的核计划可能不会有丝毫改变。无论哪个结果都不利于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并使得奥巴马总统所面临的挑战变得更为复杂。——耶鲁全球在线

奥巴马中东问题之挑战——下篇

无论伊朗民众抗议的结果如何,奥巴马的任务都将变得更加艰巨
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
Thursday, June 18, 2009
Street power: Feeling cheated of their votes, Iranians fill the streets to reclaim their right as the world watches
伦敦:自伊朗人民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推翻伊朗 王、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以来,伊朗政权还是第一次遭到公然反抗。由信奉伊斯兰教的改革派和务实保守派成员组成的广泛联盟针对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备受争 议的连任以及他身边奉行强硬路线的神职人员、革命卫队(Revolutionary Guard)军官和情报官员进行了和平抗议示威。
艾哈迈迪内贾德获得压倒性胜利的消息是在一阵 仓促中宣布的,而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的仓促导致了自1979年反对伊朗王大革命以来规模空前的抗议。这场选举被认为是伊朗人民的公投,针对的不仅是对社会和 文化自由的限制、以及经济管理不善的问题,而且也是他们对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同西方世界和以色列的关系问题以及核问题上不必要的挑衅言论的反应。因此, 眼下这场危机的结果所引起的反响将超出伊朗国界。
为抗议活动所震惊,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 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anei)召集由12名成员组成的宪法监护委员会就抗议者的控诉进行调查。宪监会是核准选举结果的最高权力机构。该机构的裁决将成为决定伊斯兰共 和国和该地区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而被载入历史。
这次大选在许多方面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从传统上看,伊朗政府在总统竞选期间会放松对持不同政见者和反对派人士的铁腕管制,有关收看卫星电视的规定也会有所松动,目的是为了鼓励更多的选民参与投票。
现任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与每个竞争 者都展开了长达90分钟的电视辩论,这三场辩论为反对派领导人提供了在约有五千万人的观众面前批评现任政府的绝佳契机。这几场针锋相对、彼此不留情面的电 视辩论可谓扣人心弦。艾哈迈迪内贾德与在1980年至1988年两伊战争期间任伊朗总理的穆萨维之间的那场辩论尤其令人称快。在辩论中,穆萨维对艾哈迈迪 内贾德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嘲讽,称其为“冒险主义、幻想主义、极端主义、自我暴露和浅薄无知”的产物。
这次选举与以往选举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支持穆萨维的年轻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为之拉票,而这是史无前例的。改革派阵营的资深领导人穆罕默德·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的顶力支持也提高了穆萨维的地位,并引发了选举前的大规模集会。
84%的投票率仅次于1997年创下的88%的最高记录,那年每十位选民中就有七人支持哈塔米当选总统。
通常来讲,高投票率意味着更多属于中上层和上 层阶级的伊朗人——他们通常是不信教的——愿意前往投票站参与投票。一般而言,作为一个在神权政体中被高度孤立的群体,伊朗的中上层和上层阶级认为选举是 无甚意义的。在6月12日的第11届总统选举中位列史上第二高的投票率表明,民众对改革派领袖穆萨维的支持急剧上升,而艾哈迈迪内贾德则不被看好。
预测穆萨维获胜的不只是那些民调专家——虽然他们的预测只是基于对十个大城市抽样调查的结果——还有哈梅内伊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对五千名伊朗民众私底下进行的民意测试。测试结果遭泄露,刊登在了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相关数据显示穆萨维的支持率高达58%。
难怪官方的计票结果——现任总统得票率62.6%,穆萨维得票率不到34%——会令伊朗和国外的民众大感吃惊,而统计结果是在午夜投票结束后两小时内在候选人的监视者不在场的情况下核准并公布的。
投票结果公布后,出现在各反对派网站上的不同统计数据中,有一则数据据悉来自内政部的某位“消息灵通人士”,该数据称穆萨维得票57.2%,艾哈迈迪内贾德28%,而另两名候选人的得票数加在一起近15%,与官方计票得出的3%不符。
在伊朗国内,数十万穆萨维的支持者于6月15、16日在德黑兰以及其他城市举行的静默游行,表明了人们对投票结果所持的普遍的怀疑态度。
针对三位反对派候选人的抗议,哈梅内伊在6月 15日指示宪监会“仔细考虑”他们的控诉。宪监会发言人称投票结果是“临时的”,并表示宪监会将在接下来的十天内作出裁决。该发言人表明,在重新计票后最 终票数有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他排除了彻底重新进行大选的可能性。因此,街头民众的抗议仍在继续,他们计划本周五上清真寺为那些在官方镇压中丧生的同胞们祷 告。
上述抗议的规模浩大,有些甚至是两党连立的。 改革派和务实保守派两大阵营联合起来表达他们的愤怒。值得一提的是,率领保守派阵营的是前总统阿里·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Ali Akbar Hashemi Rafsanjani),他在2005年的总统大选中被艾哈迈迪内贾德击败。在最近的竞选活动中,艾哈迈迪内贾德指责拉夫桑贾尼腐化堕落,并嘲笑他的三位 竞争对手,将他们称为拉夫桑贾尼的傀儡。
拉夫桑贾尼是伊朗“专家会议”的主席。专家会 议是一个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完全由神职人员组成的宪法机构,成员任期八年。专家会议的总部设在圣城库姆(Qom),负责选举任期为八年的最高领袖 (the Supreme Leader)并监督其表现。通常,该机构每年举行两次会议,会议议程除了其他各项外,还包括审核特别委员提交的其对最高领袖政绩的汇报。但作为会议主 席,拉夫桑贾尼有权召开紧急会议。
据报道,拉氏上周的库姆之行意在试探专家会议主要成员就备受争议的选举进行辩论的可能性,得到的总体意见是到目前为止,这场选举只是行政事务,而不是宪法事务。
但是,假如专家会议的特别委员会能得出结论认 为,哈梅内伊未履行宪法要求其作为大选的中立监督人应尽的义务的话,那么事态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假如专家会议传唤哈梅内伊亲自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那么 这可能动摇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根基。一个动荡的伊朗将削弱此前奥巴马为同穆斯林世界和解而作的努力。眼下,伊朗的骚动引得各地区首府跟着陷入混乱。尽管华 盛顿拒绝对大选本身发表评论,但是伊朗外交部仍然召见代表美国利益的瑞士驻伊朗大使,以对来自美国具有“干涉性”的声明表示抗议。
如果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总统委任函得到了宪法监 护委员会的确认,那么位于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约旦和埃及将会采取行动遏止伊朗在阿拉伯世界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伊朗对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和 黎巴嫩真主党的支持中已有所体现。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将变得更为亲近,而且沙特当局也将竭尽全力打破叙利亚和伊朗的联盟。而奥巴马则会发现自己将面对的 是一个成功连任总统、在核问题上态度比以往更强硬的艾哈迈迪内贾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国防和外交方面的重要政策是由11名成员组成、总统出任主席的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在这11名成员当中,只有两名是最高领袖的个人代表。
在核问题上,伊朗人民的底线是:他们几乎全票支持本国行使铀浓缩活动的权利。这种活动在伊朗签署的《限制核扩散条约》框架内是被允许的。
因此,即使穆萨维真的取代了艾哈迈迪内贾德, 德黑兰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也是不会改变的。有所不同的乃是执政风格——前者较之后者更稳重、更细腻,在外交上,剔除了后者特有的反以色列、反西方的恐吓论 调,风格也将趋于谨慎。然而,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此番论调似乎很受伊朗农村人民的追捧,而农村地区也正是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上次大选中确定无疑地击败穆萨维的 战场。

普·希罗的最新著作题为《走进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和伊朗的政治文化史》,由纽约眺望出版社发行。

版权为2009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