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工人飞往野草莓生长地瑞典

瑞典北部夏季潮湿的天气不仅影响到生长于那里的野草莓的收成,同时也影响着野草莓采摘工人的经济收入,而此种状况下的工人却碰巧是从泰国来的临时工。记者贝尔迪尔•琳特勒(Bertil Lintner)指出:在2007年,瑞典开始给泰国人发放采摘野草莓的临时工作签证,这使得在瑞典的工人数量到2009年时增长了近5倍。这看起来像似一种双赢的局面:瑞典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有人承担了,而泰国人也可观地赚上一笔。实际上,勤劳的泰国人在瑞典一个夏天赚的钱,足以使他们回家买房置屋。但是这里也有风险:天气就是一个——正如今年证明的那样,还有前往瑞典的投入。有些工人从泰国政府或者高利贷者那里借得巨款来支付旅费。可是,如果野草莓的收成低于往年,借款人就会无法偿还他们的债务。这则有关出远门挣生活的人们或成功或心碎的故事,正是全球化过程及其不可预知后果的真实写照——耶鲁全球

泰国工人飞往野草莓生长地瑞典

数千临时工为瑞典人提供果酱,为泰国人提供收入
贝尔迪尔•琳特勒(Bertil Lintner)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瑞典北 部的拉刚达(Ragunda):对于瑞典的蓝莓和红豆果,今年是一个糟糕的年份。通常情况下,瑞典的森林里长满了这些野生莓。但是今年漫长而潮湿的夏天, 加上人们记忆中从未有过的大量降雨,甚至在这些果实成熟之前就将它们摧毁了。这对泰国来说也是个坏消息。每年有数千泰国人前往瑞典去采摘野生草莓,这已经 成为今天这个全球化世界的一道寻常风景。那里的生活可能会比较艰苦,而且任何来自热带地区的人都会发现那里的天气,即使是瑞典的夏天,也很难忍受。但是在 正常情况下,瑞典大面积生长的野草莓给泰国农村带去了财富,并将鲜果和果酱送上了欧洲家庭的餐桌。

2007 年,瑞典移民当局授权该国的驻外外交机构为某些国家的国民发放签证和为期三个月的临时工作许可,允许他们在夏季到瑞典来采摘野生草莓。瑞典驻曼谷大使馆就 是这些机构之一。在第一年,共有1,129名泰国人获准到瑞典采摘野莓。而随着“只要在瑞典北部省份的遥远森林营地里待上几个月就能发一笔小财”的消息在 泰国人中间传开,2008年便有3,582名泰国人得到许可前往瑞典工作。

瑞典的 媒体把泰国人描述成“遭受剥削的奴工”,但是这些泰国人寄回去的钱,却足以使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在泰国贫穷的东北部地区(也是大多数野莓采摘工的来源地)买 一处小房产。有些泰国人甚至还不止一次来到瑞典,因为没有几个瑞典人愿意从事这种繁重的体力活,所以工作很好找。即使不可预料的天气让这种工作变得有点赌 博的意味,但有些工人说,他们还是有可能每个月赚到20,000到40,000瑞典克朗,或将近100,000到200,000泰铢(2,850到 5,700美元)——比泰国的医生或其它拿高薪的专业人士挣的还多得多。

所以不 足为怪的是,泰国人并不是唯一在瑞典森林中采摘野莓的外国人。那里还有东欧人和其它地方的人,但泰国人却被认为是最棒的。他们采摘的野莓比任何其它国家的 工人都多。这可能与他们的工作伦理有关。或者正如某人解释的那样,弯下腰来从细小的枝条上摘果实,可能和他们在泰国家乡的水稻田里耕种和收割稻子区别不 大。

今年, 共有5,911名泰国人来瑞典采摘野莓。但是瑞典森林中糟糕的收成却让它变成了一场灾难。许多人借了数千美元购买去瑞典的机票——还要“孝敬”那些常常是 贪得无厌的劳务中介和其它中间人。只有被“瑞典林地野莓协会”(瑞典语缩写为SBIF)认可的外国劳务中介所雇佣的工人,才能获得签证和临时工作许可。这 些工人能从泰国财政部下辖的国有企业“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Bank for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借贷100,000泰铢(或3,000美元)的资金。但是,如果野莓的当年收成不好(此时采摘工人每个月的净得最多只有 1,000美元),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将很难偿还债务。许多工人还从私人高利贷者那里借钱,付钱给中介来帮助办理手续。

结果, 许多泰国人今年回家时两手空空,而不是盆满钵满。同时,泰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大使馆甚至都不得不插手此事,帮助某些工人返回家园。今年八月,泰国的 劳工部长Paitoon Kaewthong还前往瑞典去看望那里的泰国工人并与雇佣泰国工人的瑞典公司进行对话。在他与瑞典雇主的对话中,采摘野莓并不是唯一的话题。根据《曼谷 邮报》(Bangkok Post)8月30日的报道,双方还“讨论了如何为泰国劳工扩展瑞典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因为即使瑞典人自己的失业率正在上升,但瑞典劳动力市场上现在还 有一些缺乏吸引力的工作需要由外国工人承担。

今天, 许多前往北部省份旅游的瑞典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做采摘工作的泰国人。现在,不仅主要的城镇里,而且小乡村中,都有泰国的餐馆、外卖店和小吃摊档。在过去的 20年中,许多泰国人已经在瑞典定居,这里的泰裔人数已达到近三万人。其中一些是嫁给瑞典人的泰国妇女,但是也有一些在餐馆和其它小商业公司工作的泰国男 性。另一方面,每年大约有30万瑞典人前往泰国旅行。

在瑞典北部城镇Östersund 东边的Utanede,人们可以看到一些可以证明泰-瑞两国间更悠久关系的景象——一座真正的泰国佛塔已经成了瑞典和外国旅游者的游览胜地。它28米高的泰式风格的尖塔俯瞰着周边的白桦和松林,而在冬天整个区域的积雪至少深达1米。

该塔作 为泰国境外唯一的同类型建筑,坐落在1897年泰王Chulalongkorn造访瑞典时所访问的那个地点。在泰王的欧洲之旅中,他访问了瑞典,当地的许 多锯木厂令他很感兴趣,因为当时泰国的硬木产业十分发达。当地的瑞典人蜂拥到偏远的Utanede一睹这位亚洲国王及其随从的风采,在当时他们都被视为极 具异国风情的客人。

一位操着泰国东北部口音名叫Noi的年轻女子说,“这很好。让瑞典人感受一点我们泰国文化很好,而我们在这里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建造一座佛塔来纪念泰王Chulalongkorn对瑞典的访问,甚至还打开了泰瑞关系的新局面。这座位于Utanede的泰国佛塔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它还激发了人们在瑞典发展两国贸易和旅游的更大兴趣。
    在瑞典的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泰国在北欧这个寒冷、表面上似乎与泰文化无关的国家中的影响。在瑞典中部工业城市Borlänge的炼钢厂和造纸厂,外国工人数量最多的是芬兰人,因为芬兰曾经是瑞典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泰国人的数量达到了2,0003,000人,已经成为Borlänge第二大移民群体。每年125日或812日,在当今泰国国王和皇后的生日时,这些泰国人都会和他们的配偶和邻居一起聚集在镇上的佛教寺庙中搞庆祝活动。
    因此,在瑞典的泰国人不只是在北部森林里工作、有时必须忍受不可预见之困难的季节工人。许多人已经移居此地,也不再像Chulalongkorn国王一个世纪前访问瑞典时那样被视为“具有异国风情的”一族。他们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中稳定的成员。

贝尔迪尔·琳特勒是派驻泰国工作的瑞典记者,同时也是几部与亚洲相关的作品的著者,其中包括《热血兄弟:亚洲的犯罪地下世界》(Blood Brothers: The Criminal Underworld of Asia)和《伟大领袖,敬爱的领导人:解密金氏家族统治下的北韩》(Great Leader, Dear Leader: Demystifying North Korea under the Kim Clan)。可通过电子邮件lintner@asiapacificms.com联系作者
耶鲁全球化中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