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十周岁诞辰所面临的挑战 –下篇

作家秦家驄写道,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很高兴加入世界行列,却似乎不那么愿意让世界进来。事实上,中国虽然声称它不会干预他国内政,却似乎出尔反尔,尤其在涉及国内分离主义的问题上。每当外国领导人会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或者某国给他签发护照,北京总是很引人注目地声称,这样的行为“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一个以比美国签署了更多人权协议——这无疑是对待国际事务的成熟方式——为傲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反应真是别扭地咄咄逼人。程指出,事实上,全球化是双行线,希望获益能补偿甚至超过主权的缺失。是好是坏,中国似乎还没认同这种逻辑。——耶鲁全球

中国六十周岁诞辰所面临的挑战 –下篇

中国尽管对国内事务守口如瓶,却对人家指手划脚
秦家驄 (Frank Ching)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香港:全球化让部分人陷入贫困,也让其他人财富大量增加,中国是后种情况的受益者。全球化还让边缘角落都联系在一起。这些不断增长的联系为人们带来快速的成功和商品,但也让各个国家受到全球的审视。中国正沐浴在全球对她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奥运会的盛况的恭维之中,却把这些联系的另一种后果据之门外。北京虽然很乐意走向世界,出口产品、服务和想法,但对与之而来的批评性言论和审视 感到十分不对劲。事实上,中国似乎认为,它可以干涉他国内政,而拒绝就其国内政策展开对话。

全球化让中国经济日益发展,但中国却要利用那力量来对抗全球化另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0月1日庆祝六十岁诞辰,中国是时候解决这一怪诞现象了。
理论上,全球化让不同的社会越走越近,促生共同的准则。交流和整合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动,而信息在本质上就是没有边界的。

 
因此,当中国坚持她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也要求他国不要插手中国的内政事务,这实在不符合逻辑。

但北京不管逻辑与否,在此问题上毫无回旋余地。这主要是用来防止外国窥视中国国内的情况,尤其是那些与人权相关的,以及北京对住在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态度做法。

 
中国指责他国干涉内政往往是由于外国领袖会见藏传佛教的领袖达赖喇嘛引起的。在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在去年12月会见达赖喇嘛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说,“这次会面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严重损害了中方核心利益,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破坏了中法和中欧关系政治基础。”实在是很严厉的指责。

 
当时,萨科齐坚持他有权会见任何他想见的人。他说:“轮不到中国来制定我的日程,或安排我的会面。”

 
对于达赖喇嘛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本月又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我们坚决反对达赖喇嘛在任何国家、以任何名义或身份从事针对中国的分离活动。”

 
例如,在9月初,灾难性的台风给台湾带来了山体滑坡,造成几百人死亡。达赖喇嘛应邀到台湾,照顾幸存者的精神需要。停留期间,他既没有参加政治活动,也没有受高级官员的接见。

 
但是中国仍旧抗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发言人宣布,中国反对此次访问,“无论达赖以什么形式和身份赴台”,因为达赖是“打着宗教的旗号,一直在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

 
中国有时候似乎要求其它国家放弃部分主权来迁就北京,甚至在电影节上亦是如此。

 
墨尔本电影节的组织者最近决定放映《爱的十个条件》,一部关于维吾尔族流亡活动家热比娅的纪录片。中国反对。

 
中国外交部长指影片“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一位中国外交官员致电电影节的导演,要求停止播放该影片。有人会认为,这是干涉澳大利亚的内政。

 
究其因,就是中国希望别的国家杯葛达赖喇嘛以及其他中国认定的像热比娅那样的“分离分子”,拒绝给他们发放签证。当然,发放签证是一国的主权权利,但北京却毫不留情地逼迫其他国家屈从于中国的压力,不发放签证。

 
南非今年早些时候拒绝给达赖喇嘛发放签证,中国外交部十分高兴:“世界上任何国家,只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反对西藏独立,我们都对他们表示赞赏。”
对中国来说,任何人给这位流亡的西藏领袖提供容身之地都是干涉中国内政。

 
但是,如果中国能好好处理其内政事务,也许1959年那场让成千上万藏人离开家园流亡到印度的西藏动乱就不会发生。也许中国该考虑不时听听外面关于她该怎么处理内政的建议。

 
最近,中国关于干涉内政的指责已经延伸到外国传媒,而后者的职责不过是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中国的官方报纸《人民日报》7月14日在网上刊登关于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骚乱的报道。该报道一分为二,一边题为“真相”,另一边是“西方传媒的报道”。

 
报道说,真相是“由热比娅领导的世界维吾尔大会鼓动和在幕后主使了”这次骚乱。但是西方媒体并没有说“不”,而是报道了热比娅自己的辩护。

 
报道说,据统计,死亡本次暴力事件的共有184人。但是西方媒体报道,据称500名甚至更多的维吾尔族人被杀。

 
《人民日报》没有简单地指责西方媒体有偏见,而是暗示西方媒体是西方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政治工具”。似乎只有当西方记者把中国政府的言辞当真相来报道的时候,他们才算是操行良好。

 
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外资和外贸给中国带来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中国为此洋洋自得。但是中国正抵制其它领域内更广泛整合的浪潮,并且逐渐地要对其海外公民主张控制权,甚至当外国人与中国或中国公民打交道时,中国都要管。

 
确实,全球化让天安门广场上军事镇压的电视图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客厅里,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的制裁。但是,全球化也意味着对去年四川大地震实时转播,同情与物质支持也如潮水般涌向中国人。

 
不干涉内政实际上是源自欧洲的概念。但如今,它往往被国家用来掩饰某些行为的借口,尤其是涉及人权时。如果北京能借着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六十周年之机,采纳开放得多的政策,不再躲在“内政”的面纱背后,那该多好。

 
毕竟,中国对于自己签署了比美国更多的人权协议一事是相当自豪的。但是,每签署一个条约就意味着放弃部分主权。这些协议的精神是一国同意,其人权表现不再被视为纯粹的内政事务,允许他国、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对其人权表现进行剖析。中国如今是一个成熟的六十周岁的共和国了,如果她的行为要符合这一原则的话,就需要向前迈出一大步。

 

秦家驄是常驻香港的作家,其著作《秦氏千年史》于今夏出平装版。
耶鲁全球化中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