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核威胁——第二部分

伊朗突然披露位于库姆城(Qom)附近核设施,消息本身并不那么使人震惊,因为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早已知道那个地方。人们的分析一致认为,伊朗之所以披露库姆核设施的存在,正是因为它已被发现。但是,华盛顿蒙特里研究院詹姆斯•马丁防核扩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主任伦纳德•S•斯佩克特(Leonard S. Spector)却认为,伊朗此次核披露另有因由。这个大家都没想到的考虑就是,伊朗可能畏惧受到一次类似以色列对叙利亚的一处目标所进行的空中打击。叙利亚的这个目标被认为是一个以北朝鲜设计为基础的核反应堆。如果这种畏惧就是伊朗透露库姆核设施的动机,那么它就会改变与伊朗进行核武会谈的局面。首先,以色列对叙利亚的打击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这是绝无仅有的。其次,空袭的威胁表明,伊朗意识到,就算被袭,它都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伊朗政权会遭到孤立。第三,如果情况真是如此,那么这种动机就表明:在处理伊朗问题时,有必要采用威胁使用武力(而不只是更多的制裁)的做法。伊朗以前就曾迫于威胁而退让过,而如今和解性的举动也仍未解决问题。斯佩克特主张,应当通过外交加大棒的方式,对伊朗进行全面核检查并拆除其用于制造武器级核材料的设施。—— 耶鲁全球

来自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核威胁——第二部分

伊朗最近披露的核设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最后一次终止其核武计划的机会
伦纳德•S.斯佩克特(Leonard S. Spector)
Wednesday, October 7, 2009

无处藏匿:新近披露的伊朗核基地隐身在库姆城附近的深山中

华盛顿特区:三个星期之前,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秘密披露,它正在库姆城附近建造一座核设施。对这一新情况所做的更为深入的解读表明,伊朗方面这种猫鼠游戏的最新动作有可能是因为其畏惧以色列的打击。几 年前,以色列就用空中轰炸摧毁了叙利亚的一个秘密核基地。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在美国试图通过谈判来结束伊朗武器计划的时候,伊方对可能出现的军事对抗 的焦虑有可能增加美国的谈判筹码。

        新闻报道表明,德黑兰之所以会透露先前处于秘密状态中的核工厂,是因为获悉外国情报机构已经发现了该处核设施。报道称,德黑兰希望通过表面遵循国际规则,和主动让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库姆核设施进行监督的做法,来避免该核设施被揭发后所必然而来的国际谴责。



        事实上,尽管伊朗方面主动承认了库姆核基地的存在,但国际批评依旧是尖锐的。2009年9月25日,在一次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法 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和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公开发表声明,揭露该设施的确存在,并指出该设施是一个铀浓缩工厂,每年能产出一颗核弹容量的高浓缩铀。他们还 指出,在一个伊朗革命卫队基地(Iranian Revolutionary Guards Corps)发现的少量高浓缩铀表明,这些材料目的是军事用途而非商业用途。这三位领导人声称,伊朗极力掩盖库姆核设施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伊朗发展核武 器的企图。因此他们重申,如果即将进行的谈判不能成功消除这一威胁,他们将决心争取联合国加强对伊朗的制裁。

        可是,相对于西方在获知核设施的存在后施加给伊朗的外交污名和进一步制裁而言,很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让德黑兰更害怕。毕竟,伊朗已经挺过了四年的联合国制裁,依旧没有遵从安理会敦促其终止铀浓缩计划的要求;实际上,在制裁期内,伊朗反而极大地扩张了该计划。

轰炸教训:秘密修建的叙利亚核反应堆(上图)以及2007年该基地被以色列轰炸机摧毁后的样子(下图)


        从1985年到2002年间,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隐瞒了一系列具有制造核弹燃料潜力的核设施。此外,还有证据表明,至少到2003年以前,伊朗一直在致 力于设计一款核导弹弹头。以上两个事件的披露,导致了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尽管伊朗有着如此令人发指的历史以及联合国为此做出的连续四个决议,由于俄罗斯 和中国不愿批准对其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德黑兰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库姆核工厂的曝光只会导致更多类似的制裁而已。尽管这些制裁令人不快,但仍然是可以忍受 的,而且即使目前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之下,也无法阻止伊朗完成和运行库姆核设施,就像先前其他隐匿的核设施被曝光后,伊朗仍旧推进了它们的发展一 样。

        如果日益加剧的“外交压力”威胁不足以使德黑兰披露其核设施的话,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伊朗供出事实的其他未言明的原因呢?也许答案就是:它惧怕核设施遭到军事打击。

        伊朗领导人对历史很清楚:在2007年9月,以色列空军摧毁了叙利亚代尔祖尔(Dair Alzour)镇附近的一个基地。美国中央情报局随后揭露,该基地内部是一个核反应堆,它以北朝鲜的一处核反应堆为模型,用来生产核武器所需要的钚。中情 局声称,叙利亚曾花了很大力气伪装这个设施,把它装扮得好像不适合生产核电或进行传统核研究似的。

        然而,在以色列对叙利亚核设施实施的打击中,最重要的方面也许是国际舆论批评近乎集体缺席:没有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的谴责,没有来自于联合国安全理 事会的谴责,而且实际上就连传统上反对西方的那些阿拉伯国家也没有联合起来对之进行谴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色列在1981年轰炸伊拉克朗奥西拉克 (Osiraq)核反应堆之后大声抗议的国际舆论 。伊拉克的这一设施是公开从法国购买的,它以法国另一个合法的研究反应堆为模型,且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察之下。



        虽然库姆核设施是一种与代尔祖尔核设施不同的核工厂,但是与代尔祖尔核设施一样,库姆核设施显然是为了生产核武器的燃料而设计并秘密建造的,也没有向国际 原子能机构报告,而且被小心翼翼地伪装起来、深藏于地下。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库姆核设施是为核武器计划而建造的。此外,如果叙利亚个案是一个合法先例的话, 那么对核设施的军事打击就可能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毕竟伊朗在国际社会上与叙利亚一样不受欢迎。

        事实上,如果伊朗遭到这种轰炸,外交援助很可能会少得可怜或者根本没有。与此同时,如果伊朗没能按照联合国安理会要求的那样关闭几个敏感的核设施,那么实 施打击的国家——有可能是得到美国幕后支持的以色列——就可以通过空袭对伊朗核计划造成重大打击,并明确警告伊朗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当伊朗决定主动透露库姆核设施时,它可能考虑到了如果继续隐瞒下去,有可能会遭致军事风险。支持上述判断的事实是: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伊朗曾 对美国的威吓作出了让步。当时,伊朗无疑是在猜想自己是否会成为布什政府的下一个目标,所以它暂停了位于纳坦兹(Natanz)的大规模核浓缩工厂的所有 活动,并给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深入检查的权利(虽然它并没有解决任何重要的问题)。2005年蜜月期结束,因为伊朗当时大幅度减少了国际原子 能机构的检查许可,并恢复了纳坦兹核浓缩工厂,直至工程完工,随后又对之进行了扩建。



        我们也许根本不可能获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透露库姆核设施决定的幕后细节。但是,如果害怕核设施受到打击被认为是伊朗思维中的一个因素的话,那么奥巴马 政府完全应该在即将与德黑兰进行的核谈判中,进一步强化伊朗的这种焦虑。在核武会谈中,华盛顿政府可以更多地展示“大棒”。展现措施包括增加该地区的导弹 防御部署、增派更多的海军部队以及延缓向阿富汗增兵,并暗示这些兵力有可能需要用来应对其它“意外情况”。

        为了终止伊朗的核威胁,美国及其盟友必须让伊朗接受深入、全面的检查,使伊朗不可能具有更多秘密核设施,同时也让伊朗接受新的措施,减少人们对已知核设施 的担忧。像库姆工厂那样的用来制造核武器材料的设施必须拆除,而且,如果伊朗拒绝关闭那些更具商业用途的设施,那么也至少要停止对其进行扩建,限制其产量 并接受为防止其囤积半浓缩铀而设定的各项安排,因为半浓缩铀能快速加工成武器级铀。

        国际社会还有最后一次通过外交方式终止伊朗核威胁的机会。华盛顿及其盟友必须使用手头的所有手段——包括未名言的军事恐吓——来使外交手段发挥作用。

伦纳德•斯佩克特是特蒙特里研究院詹姆斯•马丁防核扩散研究中心(Monterey Institute’s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华盛顿办公室主任。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