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给中国的难题:如何平衡三腿凳
中国陷入了朝鲜这张紊乱的网,无法动弹。正如美国海战学院的乔纳森•珀乐教授所指出的,尽管北京向朝鲜提供了经济生活援助和友好关系,她似乎无法控制朝鲜的核野心,也无法从对该孤立政权的支持中抽身。而平壤则充分利用其优势:中国不能切断对朝鲜的生命线,否则朝鲜半岛的主要危机会加剧, 平壤对此十分清楚,因此继续追求她的核目标。但是,情绪似乎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前所未有地公开表示对该政权感到沮丧,并提出批评。在对朝鲜的承诺方面,中国似乎正在往后退:只在“原则上”保证提供经济援助。中国的任务处处受压,就像让缺了一条腿的凳子保持平衡:一方面,美国拒绝承认拥有核武器的朝鲜,面对朝鲜和美国的关系,北京需要调整对朝鲜的支持;另一方面,作为促成朝鲜无核化的六方会谈的斡旋者,北京努力不让自己的身份抹黑。尽管中国采取怀柔政策,但朝鲜的野蛮行为似乎最终会让中国采取行为。 ——耶鲁全球
朝鲜给中国的难题:如何平衡三腿凳
朝鲜在核方面的冒险主义正测试着中国的耐心
Friday, October 23, 2009
纽坡特:本月早些时候是中国与朝鲜建交六十周年,让中国有机会进行高层访问。但是,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访问也凸显了,在和这个整军备战、并有核武装备的邻居打交道的过程中,中国要在地区和全球利益之间获得平衡,任务艰巨。
尽管表面上是周年庆祝,温家宝和其他中国高层领导人主要寻求的是重塑未来双边关系。北京方面的结论是,她必须继续向平壤提供生命线,希望让该政权保持稳定,让内变在朝鲜内部慢慢酝酿,同时不会引发对中国可能形成的支配局面的恐惧。同时,中国正寻求从她对朝鲜长期的、几乎是不变的安全义务中脱离出来,把将来的联系界定为“友好合作关系”,而不是联盟。最后,北京试图让平壤回到核外交,对于朝鲜自称的、但不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范围之内的核武国家的地位,不承认其合法性和永久性。北京也充分意识到,在限制平壤的核野心这问题上,她与美国合作的能力对于塑造中美未来关系和东亚整体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不断提高的参与度,她与朝鲜的历史联系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但是,北京对于自己命令平壤的能力不存多少幻想。尽管或者由于中国在亚洲东北部的战略利益,中国对朝鲜的政策似乎是策略性的、渐进的和小心翼翼的,但是在其行为背后隐含着演变中的战略逻辑。虽然平壤在经济、能源和粮食上对中国的依赖不断增加,北京对平壤的决策过程并没有相应的影响力,平壤多次藐视中国明确表示的政策倾向:典型的恃弱凌强。平壤的领导人们因此得出结论,尽管她经常让中国对朝鲜限制其核武计划的希望落空,她位于早期阶段的核武装备以及中国一直以来对朝鲜半岛危机的恐惧,让中国无法完全截断跟平壤的联系。虽然金正日最近对与华盛顿方面展开双边谈判表示了兴趣,也流露了对首尔和东京方面策略上灵活性的迹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历史上一直界定着朝鲜的例外主义神话。
北京的官员不再掩饰他们对朝鲜的挫折感,尤其是在朝鲜两次实行核试的蔑视性行为之后。第二次核爆炸发生在距离中国边境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平壤打破了所有之前协商好的就其核武发展做出的限制。面对朝鲜过分的行为,北京采取了两面的对策。她充分参与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讨论,在6月中同意安理会做出的制裁,并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合作执行上述制裁。同时,中国领导人们允许权威期刊报纸对朝鲜作出严厉批评,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如今,中国分析家在字里行间都是对朝鲜的轻视,并指出朝鲜的行为如何对中国构成威胁。一些高层有时候在私底下已经提出严厉的批评。北京通过把朝鲜看作是对中国不断增加的责任,竭力否认平壤依靠核武获得的政治或战略优势。尽管此严厉的评估没有成为官方的主导政策,但是在中国内部的讨论中,这种观点的合法性似乎毫无疑问在增强,也越来越引人瞩目。
北京反应的另一面一直都集中在让朝鲜继续存在。温家宝对朝鲜的访问充分体现了此策略,这种策略让中国寻求与朝鲜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避免过分惩罚或孤立平壤。在温家宝访问期间,中国和朝鲜就经济和技术合作签署了各种文件,北京让平壤看到她提供长期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希望。虽然有明确的援助承诺,这些更多是“原则上”的协议,而不是确定的长期财政义务。之前的高层访问也没有带来类似的经济援助的提议,而当朝鲜在政策和行为上没有确定无疑的转变之前,中国是否准备冒险投资重要资源似乎不无疑问。两国还签署了关于“调整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和中国政府之间条约”的协议。该协议仍然没有细节,也仍然不清楚它对限制或取消1961条约中的安全条款是否有直接影响,而在限制或取消问题背后的情绪在中国国内就朝鲜策略方面的争论中显而易见。
在温家宝和金正日的告别晚宴上,这位朝鲜领导人也做了有条件、没什么风险地表态,对就核武展开外交讨论重新有了兴趣。金正日表示,“朝鲜准备好了进行多边谈判,这取决于朝鲜和美国的会谈,”而后者的前提是终止华盛顿和平壤之间的“敌意关系”。温家宝回到北京后指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个机会”与朝鲜重开多边核外交,但是“如果不抓紧,机会可能会消失。”在谨慎的乐观主义的外表下,总理承认重新与平壤展开外交可能会被证明是短期和无效的。事实上,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在一周前表示,要朝鲜无核化是“不可想的”。
但是,胡锦涛和其他中国高层领导人有意继续重开核外交。中国作为六方会谈的东道主、召集人和协调人,胡锦涛的声誉及国际形象是与限制和最终逆转朝鲜核武发展的多边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明确承认多边会谈的失败将是对胡锦涛声誉的严重打击,同时也是对中国区域战略的严重挑战。
朝鲜的核行动是否仍可逆转,或至少是可以控制的?这仍然是中国最近举措背后的具有活力的确信。北京没有试图把平壤逼到墙角,但也不准备承认朝鲜所自称的拥有核武装备的国家的地位。金正日最近的表态让中国继续试图重启跟朝鲜的核外交,中国为此重新敦促美国跟平壤进行直接对话。但是,由于平壤决定打破之前协商确定的对其核武行动的限制,以及明确展示其武器扩张计划,奥巴马政府已经拒绝向朝鲜提供新一轮的赔偿。国务卿希拉里也重申了:“除非平壤采取可证明的、不可逆转的步骤,迈向无核化,否则不会放松目前的制裁,”而“与有核武装备的朝鲜建立无制裁关系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至今为止,没有什么迹象表示北京重新投资到朝鲜身上,但是高层领导人似乎没有准备仔细考虑采取其它行动,至少目前没有。中国所在意的也许不是金正日时代,而是假设朝鲜未来的领导人会得出结论,认为真正的安全和生存的可能性不能建立在核武基础上。但是,平壤仍然决定控制她自己的战略命运,几乎确定无疑的是,北京要维持平衡的对朝战略的努力很快就会受到考验。
乔纳森•珀乐是美国海战学院亚洲和太平洋研究的教授。本文仅代表他本人的观点,与美国政府、国防部或海战学院并无关系。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