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亚洲优胜者争论不休,让该地区忧心忡忡

印度与中国近来似乎频繁地陷入口角之争,为长期以来的竞争关系可能重新演变成公开的冲突敲响了警钟。正如记者萨达纳德•杜海姆所指出的,这两个国家争论的议题广泛,从边界划分、国际组织提供的发展贷款,到贸易和达赖喇嘛。尽管印度在两者中相对较弱,但中国错误估算的可能性也更大:如果北京想强行达成协议,一劳永逸地解决争端,此举将迫使许多国家表明立场,而这些国家本来宁愿在这些问题上保持态度暧昧。然而,许多争端都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边界问题上,其中包括印度阿鲁纳恰尔邦所在的部分边界,印度和中国一直在相互指责,毫无结果。尽管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大部分反倾销指控都是针对中国,中国仍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简言之,不要为表象所欺骗。在经济、地区安全与气候变迁问题上,合作而不是对抗,对两国而言都是利大于弊。——耶鲁全球

全球化的亚洲优胜者争论不休,让该地区忧心忡忡

合作能令印度和中国都大有所得
萨达纳德•杜海姆 (Sadanand Dhume)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新德里:虽然西方媒体都在揣测所谓的“中印”(Chindia)对发达国家的挑战,这两个亚洲却逐渐地在公开场合里争得面红耳赤。双方媒体正面交锋,在已冻结的边界问题上,局势紧张。在这两个推动全球化前行的带头羊之间,任何小争执都可能给快速整合的世界带来严重影响。但是,在这充满火药味的言辞和针锋相对的局面的背后,北京和新德里似乎很可能仍保持头脑冷静。

 

1998年,印度把中国的举动视为威胁,并以此作为核试的理由。此后十多年来相安无事,直到最近,世界上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首次在公开场合相互指责。在最近几个月,中国把长期的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的边界争端升温;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领土问题上,微妙地对印度领土主张提出挑战;在官方媒体中进一步批评印度。印度方面则在与中国接壤的边界上加强防守;有针对性地强调其领土主张,重申对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支持;以及驱逐数千名中国非技术性工人。印度的举动表明:印度不会因邻居更为强大而俯首称臣。

 
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自从1962年中国短暂地派兵进入印度东部以来,两国从未交锋。这两个都有核武装备的国家都把自己看作是正再次迈向世界巅峰的古老文明。这种公开的小打小闹揭示了,两者之间不断加剧、本质上变化不定的竞争关系。这两个国家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对该地区和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在影响力极大的中国和快速上升的印度之间做出取舍。事实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都欢迎印度作为中国霸权的自然抗衡者的角色。但是,随着冲突的升级,这些国家将无法在墙头观望,被迫要么默许要么公开反对中国要成为亚洲毫无争议的领袖的野心。

 
北京方面错误估算的可能性似乎比新德里高。中国仍然沉浸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光环之中,军事快速现代化,经济快速增长,规模是印度的三倍。中国也许想一次过结束两国之间的平等对话。正如在1962年一样,在一次短暂战争上的决定性胜利将严重挫败印度希望被看作是平等伙伴的雄心壮志。同时,它也将是中国对印度战略举措的顶峰。长期以来,中国通过与印度的周边国家——缅甸、孟加拉、尤其是巴基斯坦——发展稳定关系,把印度圈在一个区域性的范围之内。而在到底怎样的统治模式才最适合亚洲的争论上——是中国的一党极权统治还是印度自由放任的民主,随着日本面临急剧的人口下降,姿态卑微的印度也将让辩论的天平发生倾斜。

 
国内的压力也可以解释中国的行为。不平均的发展以及人权上糟糕的纪录在西藏的佛教徒和新疆的维吾尔族穆斯林教徒中加剧了民族间紧张的局面。事实上,中国在口头上就印度对阿鲁纳恰尔邦的主张提出争辩,认为那地方属于西藏南部,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担心西藏人会提名一位来自中国控制的区域之外的人来担任现在达赖喇嘛的继任人。

 
该边界纠纷源于1914年时,英国人在两国之间划了一条迈克马洪线(McMahon line)。印度承认该线,但中国不(此外,中国还占领了印度主张主权的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在过去六年,十三轮谈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六月,中国把赌注提高,投票否决了由亚洲发展银行提供给印度的290万美元的贷款;这笔贷款的一小部分将用于迈克马洪线印度一侧阿鲁纳恰尔邦的灌溉工程。开始之时,印度成功地在亚洲发展银行内部获得足够的支持,推翻了中国的否决,但在随后的协商中,获得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支持的中国有效地否决掉将用于有争议省份的部分贷款。

 
在十一月,北京公开反对达赖喇嘛访问达旺县。达旺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的所在地,也是六世达赖喇嘛(1683-1706)的出生地。现任达赖喇嘛在1959年逃离西藏后,一直住在印度。中国外交部的一位发言人攻击这位流亡领袖,指他有“分裂”行为,又指责他“以行动破坏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仅在一周之前,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会议上,印度总理辛格告诉中国总理温家宝,达赖喇嘛是受尊敬的客人,可自由地在印度旅行。然而,出于对中国敏感度的尊重,印度把这次访问定位为纯粹宗教性的,并禁止国际媒体对达旺县访问进行报道。

 
尽管新德里努力低调处理它与北京不断削弱的联系的程度,一系列小事件还是凸现了印度对其巨人邻居的戒心。在世界贸易组织,印度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比对任何其它国家都多;印度明显是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从中国入口玩具、牛奶和巧克力。今年夏天,印度改变了签证政策,将有效地迫使数千名非技工型中国工人——多数受雇于基础建设项目——离开这个国家。印度还向位于新德里的中国大使馆提出强烈抗议,后者在给来自查谟和克什米尔这些有争议地区的印度国民发放签证时,签证都是贴在单独的纸条上的,表示北京不承认印度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张。

 
尽管如此,在中短期内,专注经济发展的中国和印度都没有兴趣让分歧超出它们的掌控范围。但是,就长远来看,如果北京想成功地处理它和印度的关系,它必须学会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印度。尽管印度的基础设施很差,十分贫困,经济规模也小得多,但是印度人一般都认为自己的国家与中国平起平坐。印度的外交机构和战略精英都十分愿意尊重中国在敏感问题上——如西藏、台湾和新疆——主要的顾虑。它们也看到双边贸易上利益的自然聚合:尽管担心倾销,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气候问题上,他们也看到双方统一的立场。两国都拒绝就它们的碳排放设立限额和国际监督。

 
同时,印度喧哗吵闹的民主、充满活力的自由媒体,以及对即将登上世界舞台的憧憬,让新德里几乎不可能对北京丢脸地作出让步。中国如果仍是挑衅态度,只会加剧印度的恐惧,把它推向与美国进行更深层的战略合作。挑衅的中国也会提高了东南亚国家的风险,使地区动荡不安,因为这些国家都乐见两国繁荣发展,而不想被迫表明立场。北京如何处理与新德里顾虑良多的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是向亚洲小国家证明中国常说的“和平崛起”理论的必经之路。 

 

杜海姆先生是驻在华盛顿的作家和记者,也是《我的朋友是个狂热分子:与一个积极伊斯兰教徒同行》的作者。他是亚洲协会的非居民会员。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