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战争的收局——下篇
南亚专家阿什利•J•泰利斯(Ashley J. Tellis)认为,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煽动政策,仍然是与印度保持和平以及促进阿富汗稳定的主要拦路虎。自建国以来,巴基斯坦的策略便是在印度国内煽动叛乱,但总是失败居多。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圣战者们(jihadis)在阿富汗成功抵御了强大的前苏联军队,让伊斯兰堡萌生了在整个印度雇佣恐怖分子的念头。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是巴基斯坦的间谍机构。这柄大伞下有着众多机构,其中名叫虔诚军(Lashkar-e-Taiba,LeT)的恐怖组织是最成功的:它是2008年孟买袭击的幕后策划者。在巴基斯坦的注视下,虔诚军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行动组织,以至于美国相信它现在带来的威胁已经与基地组织不相上下。尽管华盛顿预计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将以解散虔诚军为条件,但它却还没有着手采取行动。巴基斯坦仍然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对虔诚军实施控制,因为它相信当前的策略能够让印度疲于奔命,制约美国,让自己成为喀布尔的幕后操纵者。而这种算计却可能会给南亚以及世界带来十分严峻的后果。——耶鲁全球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战争的收局——下篇
巴基斯坦找不到停止支持恐怖分子的理由
Monday, March 15, 2010
华盛顿:随着阿富汗加强寻求稳定,暴力和更大范围冲突的威胁也在不断增长。巴基斯坦为 了获得在阿富汗的主导地位和减弱印度的崛起势头,把在国境线两边的民兵和恐怖分子都动员起来了。尽管阿富汗塔利班在与美国和北约的对抗中继续得到巴基斯坦 的支持,但伊斯兰堡已经将此前鼓励反印度叛乱的政策改变成了支持像虔诚军这样的恐怖组织,而2008年孟买致命的恐怖袭击正是该组织策划的。在南亚两个对 手之间的紧张局面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策略不但增加了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之间发生大战的危险,而且面对虔诚军不断增加的势力,其影响还有可能是全球性的。
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平进程自孟买袭击之后就冻结了,而该进程的中断则应部分归咎于巴基斯 坦不愿将长期得到该国强大的三军情报局(ISI)支持的虔诚军头目绳之以法。许多巴基斯坦人包括学者、政策分析家甚至政府官员如今都承认,在印度国内煽动 暴乱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国策的一个主要部分;但是在过去差不多20年中,他们对此一直都是支支吾吾,没有正面回答。当他们终于承认时,巴基斯坦的军事机构早 就用恐怖主义这种更为致命的手段来取代已经失败的暴乱鼓动政策。
巴基斯坦在1947年建国之后就寻求在印度内部制造混乱。最早的行动是在1947到 48年间,重点是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引发叛乱,希望乘内部叛乱之机夺取这个有争议的邦。然而这些行动都以悲惨的失败告终:经历了与印度之间三次重大冲突 之后,克什米尔地区的民众仍然保持对新德里的忠诚。在1971年战争落败后,伊斯兰堡试图发起其它的分裂主义运动,但这一次不是为了得到任何领土,而只是 为了对自己所遭受的羞辱复仇。但是这一次行动照样遭到了印度的有力回击。最后,在1989年当首次真正的克什米尔人反抗新德里的起义爆发之后,伊斯兰堡迅 速在背后为这些由世俗的查谟和克什米尔解放阵线(Jammu and Kashmir Liberation Front)领导的叛乱分子提供了大力支持。然而,叛乱很快在1993年被印度军队击败。这次失败迫使伊斯兰堡在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成功反抗苏联,这次圣战让巴基斯坦充满信心,要在东方复制曾经 在西方取得的成功,即打败了比它自身要强大得多的霸权。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利用和以前相同的工具,即那些在巴基斯坦全景四处开花的激进伊斯兰团体,首次 于1993年深入到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让这些在战场上久经考验的外国人担负起制造大规模谋杀和骚乱的任务。
这种做法表明,巴基斯坦鼓动骚乱的传统策略最终让位于鼓动恐怖主义,但绝大多数巴基斯 坦人至今拒绝承认这种新手段。巴基斯坦不再依靠本地那些心怀不满的民众来增进伊斯兰堡的利益,而是转向了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组成的凶残匪帮。他们与印巴之 间的大多数龃龉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巴基斯坦会不加区别地利用这些组织残杀大量无辜平民。
从1996年开始,这些袭击在三军情报局的唆使下逐渐蔓延到整个印度。而在众多参与其 中的恐怖组织中,虔诚军获得了最多的国家支持。2008年11月血洗孟买的虔诚军现在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个组织从1987年就开始活跃在南亚 地区,最初是在阿富汗,后来转战到了印度。
在三军情报局赞助过的恐怖主义组织当中,虔诚军因为它的主体由旁遮普人构成,且正好与 巴基斯坦军队和三军情报局的主要族群相同,故而受到了特别的青睐;同时它所信奉的清教徒式的萨拉菲主义(Salafism)也让该组织愿意在印度开展各种 危险军事行动。虔诚军希望在亚洲和欧洲收回“穆斯林失地”,以及通过圣战复兴统一的伊斯兰王国,而许多三军情报局人员对这种愿望抱有深深的共鸣。
尽管巴基斯坦的宣传经常声称,虔诚军是由克什米尔人事业所推动的一个克什米尔组织,但 事实并非如此。配备于各个战斗序列上的3000多位步兵,基本上是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抽选的。今天印度的情报部门估计,虔诚军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全世 界的21个国家,目的是支持或参与其领导人哈菲兹·赛义德(Hafeez Saeed)所称的“对异教徒的永恒圣战”。因此虔诚军在印度各处开展的行动虽然经常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关注,但这些也不过是该组织大规模行动的一个部分, 这些活动使虔诚军的行动人员和士兵的足迹远至澳大利亚、加拿大、车臣、中国、厄立特里亚、科索沃、阿曼、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西班牙、英国,甚至美国。
这个组织广泛存在的影响力、它在世界各地筹集资金的丰富渠道、以及从大本营遥控开展各 种军事行动的能力,令虔诚军成为三军情报局用来与印度开展隐蔽战争的优先工具。这种战争之一便是,巴基斯坦正在展开行动,打击印度在阿富汗的势力以及美国 在阿富汗的反动乱举措。虔诚军在巴基斯坦北部边境进行的种种活跃行动中,与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哈卡尼网络(Haqqani network)以及Jamiat al-Dawa al-Quran wal-Sunna 等组织有着密切合作。正是因为该组织的这些活动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其它活动,华盛顿目前得出结论认为,虔诚军目前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的威胁仅次于基地组 织,而且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后者。
依照这一判断,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告诉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扎尔达里(Asif Zardari),把目标对准虔诚军是美国与巴基斯坦继续开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关键条件。不过到目前为止,实际统治(尽管并没有正式管理)这个国家 的巴基斯坦军方却一直没有做出回应,相反,他们更乐于强调印度对巴基斯坦可能的威胁,并以此暗示三军情报局继续依赖恐怖主义是正当的,同时也要求美国给予 更多的援助。这种要求意在诱骗美国支持巴基斯坦,与印度进行不断的竞争。军方不理会奥巴马针对虔诚军所做的指示,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相信,美国的警告不 过只是代表印度所做的请求。
因为攻击印度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巴基斯 坦的这个机构也就没有什么动力来禁止这个组织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三军情报局曾试图控制虔诚军,而这主要也是为了防止给它的支持者带来太多的难堪或避免导 致战争的严重危机。但是在这些目的之外,巴基斯坦军方对摧毁它们认为对自己有用的任何恐怖主义资产毫无兴趣。
为此,拉瓦平地(Rawalpindi)的军事领导人 非但不能理解,美国对虔诚军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它本身越来越确信,该组织在全世界的活动对美国构成了直接威胁;同时他们还继续幻想,他们当前释放恐怖主义的 策略将打击印度、把它从阿富汗赶出去,并削弱美国在该国维护稳定的努力。设计这种策略的目的是让伊斯兰堡成为决定喀布尔未来的操纵者。这也必将成为巴基斯 坦自从建国以来就存在的众多残酷幻想之一。
阿什利•J•泰利斯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高级顾问,同时是《与塔利班和解?走向阿富汗的可替代大战略》(Reconciling with the Taliban? Toward an Alternative Grand Strategy in Afghanistan)一书的作者。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