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公司的失足并不代表日本公司的衰败

按照东亚问题专家林彭二(Lam Peng Er)的说法,许多人都将丰田公司当下的灾难等同于日本公司、甚至是日本的衰败。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丰田公司遭遇不幸的真正原因是一系列的失足,现在各种阴谋理论和政治斗争都抓住这些失足大做文章。长期以来,丰田是日本卓越制造品质的代名词。以高速节奏追求不断改善,也许是导致丰田公司衰败的原因:运用计算机模拟取代了在真实时空中各种条件下进行的缓慢的汽车测试过程。然而,许多日本人却认为,丰田公司在美国遭受的惩罚,与华盛顿政府对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支持、以及对鸠山政府的不耐烦有关。当然,丰田公司由于解雇了不少一度以为获得了终身雇佣保障的工人,在国内也得罪了不少人。最后,丰田公司或许太过重视美国市场和日本国内市场,没有像其竞争者铃木公司和尼桑公司那样重视全球化策略。结果是,尽管丰田公司可能偏离了跑道,但日本的其它汽车制造商正努力冲刺;这表明一笔勾销日本公司是错误的,因为这还为时过早。——耶鲁全球

丰田公司的失足并不代表日本公司的衰败

丰田公司在刹车系统出现问题之前就存在管理问题
林彭二(Lam Peng Er)
Friday, March 26, 2010

 新加坡:丰田公司戏剧般的衰落在日本引起了巨大震动,特别是许多外国人往往认为这是日本衰退的象征。但在日本国内,舆论认为,丰田公司遭遇麻烦的缘由与其说是技术原因,不如说是政治原因。然而,强调丰田公司全球扩张过度问题的各种解释都显示,做出日本就此灭亡的预言还为时过早。

丰田是卓越制造品质和日本在国际上成功的代名词。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是日本出口依赖型经济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所谓的“丰田模式”(Toyota way)书写着制造业的传奇:“迷恋”不断革新(kaizen)以追求制造的完美;运用“即时生产”(“just-in-time)体系来避免工厂的凌乱和仓储成本的提高;授权工厂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人在发现组装器件或者车辆存在瑕疵时切断整条生产线。



直到其最近遭遇麻烦之前,“丰田模式”似乎已将制造做到了极致:在缩减管理和工人成本的同时,还能保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惊人能力。但是大规模的汽车召回——大约有850万辆——表明,丰田公司已经迷失方向并且步入歧途。丰田汽车因为交通碰撞造成大量死亡,这些交通碰撞显然归因于汽车突然和意外加速以及刹车系统失灵。即使丰田章男(Akio Toyoda)总裁在其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表现令人满意,丰田公司也将会在美国饱受法律纠纷的困扰,还有可能面临集团诉讼。
 
人们将丰田公司的各种痛苦与日本国家的衰弱相联系,因为这些问题出现之时,正是中国随时会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际,而日本已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头衔四十年了。而且,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尽管这只是相对的国力衰落,一些日本汽车业专家还是认为丰田公司的灾难恰恰起源于促使其成功的革新:汽车制造和技术的结构性变革;从简单的机械系统到复杂的计算机化系统的革新(伴随着更高的电子故障发生概率)。管理大师大前研一(Ohmae Kenichi)指出:“每一辆普通丰田车大概有24000个输入和输出,有多达70个计算机芯片处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其它芯片以操纵引擎控制单元。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显然,为了满足全球需求,缩短新车型的生产周期,丰田公司太过于依赖计算机模拟测试,而不是真实道路测试。诸如湿度和热度等条件及其对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及其运转的影响,并不是总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掌握,而必须根据不同汽车市场下的不同恶劣气候条件,通过传统费力的真实道路测试才能掌握。
 
丰田公司自己也承认它在全球供应链上存在缺陷,并指责它的美国分包商在北美市场上提供劣质踏板。言下之意是,日本国内市场上的丰田汽车不存在类似的踏板问题,这是因为国内的踏板分包商生产的踏板部件质量比较好。一些日本媒体斥责美国拿丰田开刀,分析家们也试图探究隐藏在丰田公司在美国出现问题背后的各种政治原因。事实上,日本充斥着各种阴谋理论。这些阴谋理论认为,美国政府现在是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事实上的所有者,美国政府正在打压丰田,以使它自己的汽车制造商能够复苏,并在新兴的生态汽车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还有观点认为,某些美国政客或许是在利用丰田公司危机,从而为2010年11月份的美国中期选举谋取政治优势。
 
另一种看法是,丰田公司遭受重创,部分是源自美国对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掌权的鸠山新政府心怀不满,因为鸠山新政府中止了日美协议,即(日本上届政府同意)将美国海军基地从冲绳岛上的普天间(Futenma)迁往名护(Nago),以此作为将8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调往关岛(Guam)的条件。关于普天间的决定将要拖到2010年5月份。此外,鸠山政府倡导东亚共同体,以牺牲美日同盟关系为代价来构筑更密切的中日关系,美国对这些做法感到十分不快。
 
日本民众虽然指责美国,但也不怎么支持丰田公司。同情丰田公司的声音最近一直在减弱,这部分是因为,在由美国次贷(sub-prime)问题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球汽车需求急剧下降,此时丰田公司无情地解雇了不少临时雇员。在一个终身雇佣准则和平权主义(egalitarianism)准则仍然盛行的国度里,丰田公司解雇数以千计的员工招致了众多不悦。丰田公司也落得了一个压榨其供应链中的分包商的恶名。
 
虽然丰田公司的一些问题是全球化公司的通病,即试图通过缩减供应链成本来寻求利润最大化,但日本国内外的批评家都指责丰田公司在管理上存有过错。这些管理上的过错不仅包括脆弱的危机管理方式和冷淡回应消费者投诉,而且包括缺乏健全的全球战略。日本商业杂志写道,丰田公司管理层一直没有利用好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的汽车市场。事实上,铃木公司(通过它的经济适用型微车)已经赫然占据了印度市场上至少百分之五十的份额,尼桑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领先于丰田公司。
 
由于过度重视美国汽车市场(美国市场尚未从次贷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以及维持在日本汽车市场的支配地位(日本市场遭遇二十年的经济停滞、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丰田公司甚至在全球召回危机发生之前就存在战略问题。丰田公司危机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日本国家衰退的象征,但实际上却是本田、尼桑、马自达、斯巴鲁、三菱和铃木等汽车公司增加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的良机。由于地缘上的互补优势和更好的产品组合,铃木—大众联盟(Suzuki-Volkswagen alliance)可能将会确立其全球第一的地位。丰田公司危机对日本的其它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机会,它并不必然预示着日本制造业卓越品质的终结。
 
丰田公司在美国也并非没有自卫能力。它在美国市场上雇佣了近20万名员工、分包商和经销商。它在肯塔基、印第安纳、阿拉巴马、西弗吉尼亚、密苏里、得克萨斯和密西西比都设有工厂和办事处,为这些州内的地方政府提供税收。拥有丰田工厂的四个州的州长也赶紧为丰田公司辩护。从某种意义上说,丰田公司也是一家美国公司。而且,丰田公司一直试图通过为文化和慈善事业提供资金援助,力求在美国成为一名良好的企业公民,以在当地获得良好信誉。当然,可以想象的是,丰田公司从尴尬处境中学到惨痛的教训,安然渡过这场风暴,并且继续扮演未来全球潮流的参与者角色——通过更好的混合电动汽车以及对新兴市场的重视。
 
尽管有人在大惊小怪地叫“丰田公司与日本的终结”,但将丰田公司与日本衰落等而视之是一个错误。在丰田车轮被刺破之际,日本的其它汽车制造商正在新兴市场上领跑。日本公司,尤其是丰田公司的全球化,已经遭遇困难;但解决方式依然是全球化,更加明智的全球化。

 



林彭二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和东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