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选举并未导致民主的传播
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聚焦于强行推动民主。中东问题专家法瓦兹•A•盖尔盖斯(Fawaz A. Gerges)认为,当地各派本来大体上就以宗教或种族为边界各自为营,而这一政策只是强化了各自成员的忠诚。它的影响持续至今:最近的伊拉克国会选举表明,伊拉克政治体制仍处于分裂之中,难以通过联盟的方式在国会中形成符合宪法规定的多数派,并且引起人们对更多暴力纷争的担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什叶和逊尼两派间的分歧充斥伊拉克政治,反映着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对它的影响。美国会平衡这些外部势力,确保没有一家能占上风。要想组成一个可以顶住地区性宗派主义压力的有凝聚力的国会,任何联盟都必须排除各种分歧,以建立一个强大且团结的伊拉克。——耶鲁全球
伊拉克选举并未导致民主的传播
宗派分歧继续困扰伊拉克政治
Monday, March 29, 2010
伦敦:伊拉克第二次国会选举最终未能取得成功。在一个阿拉伯国家举行第二次国会选 举,这实属罕见。人们曾经期望一次成功的选举活动会在中东地区引发民主热(democracy fever)。事与愿违的是,此次巴格达选举却令人厌倦。此次选举活动不仅表明不民主的宗派政治依旧猖獗,它还进一步加剧了受到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类外国 势力支持的什叶和逊尼两派间的分歧。
尽管由伊拉克前总理伊雅德•阿拉维领导的、有名无实的世俗政党联盟在伊拉克三月份的国 会选举中领先,然而选举的结果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因种族、有魅力的政治人物和社群而四分五裂。伊拉克人完全没有打破宗派纷争的态势,总体上都投票支持 自己的宗派和种族。什叶派教徒投票支持什叶派候选人,库尔德人投票支持库尔德候选人,逊尼派阿拉伯人则投票支持同阿拉维这个持民族主义立场的什叶派结盟的 逊尼派候选人。
虽然邻国居民通过卫星电视密切关注伊拉克选举,但是他们并没有为此次选举实验欢欣鼓舞 或拍手称赞。在他们眼中,伊拉克的每件事都与宗派分化、暴力纷争、还有美国和伊朗的影响力有关。一些阿拉伯评论员将这次选举贬为徒劳的活动,认为其目的在 于使伊拉克永远为外国所控制并使伊拉克人继续处于分歧状态。人们担心的是,存在严重分歧的党派可能不但无力组成一个政府,还会引起暴力事件,也许会导致军 事接管。这种担忧减弱了选举过程最初本可能激发的任何热情。
美国在入侵伊拉克之后的政策,是此次选举失败的根源。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入侵行动 并没有将伊拉克变为适合实行民主制的国家,相反,它在伊拉克所建立的是一种类似于其邻国黎巴嫩的那种以宗派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对宗派和种族 的忠诚胜过包括对国家的忠诚在内的其他忠诚。为了壮大处于多数地位的什叶派并削弱支持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的逊尼派,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的战略是以社群为单位分配权力和资源。美国占领当局没有加强进步的自由主义势力,却无意中牢固地确立了宗派 主义并使其制度化。一个重大损失就是:华盛顿想将后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变为其阿拉伯和穆斯林邻居的民主典范,如今这个心愿化为泡影。
自美国的入侵和占领伊拉克以来,就开始了宗派之间的血拼,如今虽然有所缓和,但仍在持 续。这种宗派血拼使许多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教徒感到震惊。伊朗的什叶派教徒在伊拉克影响力大增,向伊拉克一些邻国的逊尼派阿拉伯人传达了错误的信息,一些逊 尼派阿拉伯人认为美国和伊朗密谋削弱并边缘化伊拉克的逊尼派。
尽管阿拉维赢得相对多数席位(阿拉维派与马利基派在国会中获得的席位数分别为91和89),然而,由于未能满足宪法所规定的163个席位,他不能独自进行统治。两派都必须与一两个集团结盟去组建一个联合政府,该政府最终可能使宗派领袖重新掌权。
伊拉克国家联盟(Iraqi National Alliance ,简称INA)——一个由一些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什叶派宗教团体组成的集团,其中包括伊拉克伊斯兰最高委员会(slamic Supreme Council of Iraq,简称ISCI)和支持激进的什叶派神职人员穆克塔达·萨德尔(Muqtada al-Sadr)的萨德尔派——以70个席位紧随阿拉维和马利基,排在第三位,而位于埃尔比勒(Erbil)的强大头号库尔德斯坦联盟,库尔德自治区 (the autonomous Kurdish region)则取得43个席位,也正如人们所预料的,该联盟的领导人就是贾拉勒·塔拉巴尼(Jalal Talabani)总统和马苏德·巴尔扎尼(Massoud Barzani)。
虽然如今的治安状况有所改善,担心爆发全面内战也毫无根据,但接下来的几周将会考验濒 于崩溃的脆弱的伊拉克制度。除非伊拉克的政治领袖们起身直面挑战,组建一个崇尚改革的跨宗派政府,否则他们可能会浪费过去三年所取得的珍贵的治安成果,并 且可能会促使军队介入来填补这一空缺。军事接管确实可能发生。
由于马利基的联盟丧失了领先地位,他已经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重新计算所有选票。他还依仗自己身为军事统帅这一地位,暗示如若不满足他的要求,伊拉克可能会重新陷入暴力纷争之中。
事实就是,成功的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以诚实的方法赢得选举。新伊拉克缺乏维持和滋养真 民主的一些关键变量,比如那种超越社群和种族界限的政党。除阿拉维的世俗主义跨宗派联盟之外,权力的天平总是朝藏匿于各种伪装之下的宗派主义一方倾斜。例 如,身为马利基的主要对手的阿拉维,自称是世俗的什叶派教徒,吸引了被边缘化的逊尼派阿拉伯选民,他在伊拉克中西部的竞选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逊尼派教徒的大 力支持。阿拉维批判马利基宗派主义的偏颇立场和亲伊朗的姿态,引起了逊尼派选民的强烈共鸣。阿拉维也赢得了无数非宗派主义什叶派教徒的支持,这是难得的积 极性进展。意识到公众不满于宗派主义的宗教政党,马利基摇身一变成为非宗派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但是马利基的投机行为未能成功。许多逊尼派教徒并不相信总理 已经摆脱他所出身的宗派主义。他们还怀疑他继续与伊朗有染,就算联系不像以前那么密切。
建立一个统一的什叶派联盟的唯一障碍就是,作为一个重要社会运动出现的萨德尔派 (the Sadrists)不能再遭到排斥或孤立。他们已经十分清楚地表示,他们反对马利基继续出任总理。该迫使萨德尔不再反对马利基,还是去说服马利基接受一位 持中立立场的候选人,伊朗的角色将至关重要。如果政府最终是什叶派联盟,又是一个持宗派主义立场的政府,这种结果会使得那些首次参与大规模投票的逊尼派阿 拉伯人感到孤立,似乎还可能加剧宗派主义情绪。这样的事态发展也可能会煽动整个地区,尤其是黎巴嫩和波斯湾的宗派主义情绪,还可能使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变得 复杂。而按计划,大部分美军将于8月底撤离。
这次选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减少外国对伊拉克的干预。凭借其指派的处于领导地位的什叶派团体和神职人员,以及始于2003年的同其邻国不断深化的经济文化关系,伊朗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即使阿 拉维当选总理,他也将不可能与伊朗政权为敌,因为那会付出惨重代价并破坏稳定局势。他会转而借助由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去抵消伊朗 的影响。在选举期间,他被批评在沙特阿拉伯花费太多时间。在沙特阿拉伯,阿拉维受到的热烈欢迎被作为信号来引证他领导的政府会受到逊尼派阿拉伯世界的欢迎 。为了抗衡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沙特阿拉伯明确支持阿拉维并鼓励逊尼派阿拉伯人接受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激烈对抗。
选举结果表明伊朗政权将不能对伊拉克发号施令并填补美国离开后所留下的空白。尽管他们以前都曾批评美国对伊拉克内政的干预,马利基和阿拉维都将与美国的关系视为保持短期稳定与和平、及抵挡伊拉克那些虎视眈眈的邻居的杀手锏。
无论伊拉克的局势多么槽糕和危险,美国必须履行它从该国撤军、让伊拉克人自己管理他们的国家这一承诺。正如以美国为首对伊拉克的入侵和占领所表明的,由外来人来管理一个社会的这种做法既会适得其反,又具有危险性。
法瓦兹•A•盖尔盖斯(Fawaz A. Gerges)是伦敦大学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的中东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他即将出版公共事务方面的著作《阿拉伯世界的形成:从纳塞尔到纳斯拉拉 赫》(The Making of the Arab World: From Nasser to Nasrallah)。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