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解决早该完成的多哈回合了

贸易的扩展已使全世界富裕起来,而完成多哈回合谈判(the Doha Round of negotiations)能让富国穷国皆摆脱经济停滞。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这一轮回合谈判启动于2001年,旨在通过削减贸易壁垒来缓解贫困问题。但富国对终止本国农业保护问题持抵制态度。科德尔研究院(the Cordell Institute)院长休•科比特(Hugh Corbet)指出:“奥巴马政府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农业补贴,就可以诱使巴西、中国、印度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市场准入,而这正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的主要目标之一。”科比特罗列了一些专门机制来推进多哈谈判。欧洲和美国如果降低补贴,就能进军崭新而庞大的市场。贸易开放能够成为所有国家的双赢博弈。—— 耶鲁全球

是时候解决早该完成的多哈回合了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解决之道浮出水面
休•科比特(Hugh Corbet)
Thursday, August 26, 2010

平衡的需要:中国这个出口大国应当改善其市场准入

华盛顿:由于美国的失业和衰退形势依旧严峻,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寄望于出口来实现经济复苏。他作为美国总统,已呼吁在未来五年使出口额翻一番。其它国家的领导人无疑对本国的出口也有类似的期望。然而,从全 球衰退中复苏有赖于恢复贸易自由化的势头,而后者首先意味着得完成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在多伦多举行的上届二十国集团峰会(G-20 summit)上,各方对贸易问题避而不谈。就像往届的峰会那样,世界各国领导人在经济刺激、债务和赤字问题上大做文章。今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 可能会更有成效——它承诺要致力解决那些阻碍世贸组织谈判的难题,这些难题使得谈判在长达九年的时间内时断时续。
 
在今年五月耶鲁举办的贸易专家国际会议后的主席发言中,墨西哥前总统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 Zedillo)说,美国要打破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僵局,就必须重新考虑其立场。
 
奥巴马政府如果能进一步降低农业补贴,就能诱使巴西、中国、印度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市场准入,而这正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的主要目标之一。
 
具体而言,美国可以提出改革其对糖、棉和某些谷物的贸易扭曲(trade- distorting)计划,放弃其在计算反倾销义务时的“归零”(zeroing)做法(指调查当局在对不同规格型号或交易的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 较后,将出口价格高于正常价值的规格型号或交易亦即“负倾销”视为零,而不允许其与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的其它规格型号或交易亦即“正倾销”相互抵消。 ——译者注),并且减少对服务贸易“模式四”(服务贸易总协定把服务贸易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跨境提供,第二种模式是境外消费,第三种模式是商业存 在,第四种模式是自然人移动——译者注)的移民壁垒,使外国服务业从业人员能够临时进入该国。
 
从一开始,多哈回合谈判就陷入困境。1986-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s)后,无论美国或欧盟都未就农业补贴和关税问题做出预期的实质性让步。它们依然在放开农业保护问题上迁延时日,而且已经这么干了 40年之久!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及此后,由小型农业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the Cairns Group)一直在迫切要求在农业商品领域贸易自由化。该集团包括从阿根廷、加拿大到泰国的19个缺乏补贴农民款项的国家。而抵制主要来自欧盟,但也来自 美国以及小型工业国家的农业补贴既得利益者。
 
由澳大利亚牵头的凯恩斯集团,起初主张除非农业战线上进展明显,否则就阻碍工业产品方 面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由巴西牵头的世贸组织二十发展中国家集团(the WTO’s Group of Twenty developing countries)在执拗程度上比凯恩斯集团更胜一筹。它们一直以来比凯恩斯集团更执拗地与欧美农业保护主义作斗争。
 
多哈回合谈判不仅苦于在欧盟、美国和小型工业国家中缺乏领导,它还受制于对贸易自由化的政治支持不断受到损耗。
 
实际上,谈判由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防御利益(defensive interests)共同驱动。后者的防御利益包括对隐含在降低关税中的“优惠侵蚀”(preference erosion)的恐惧,尽管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只有一些极小的经济体才会遭到严重影响。
 
如果美国就农业支持政策做出相宜的让步——这些让步会顺便引发农业贸易自由化,就能期待各发展中国家开放本国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潜在增长几乎全在各发展中国家。
 
其次,也能够期待发展中国家对来自美国和其它工业国家的服务业打开市场。开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让相互竞争的从事让财政资源流动的公司参与其中,也会使它们获益匪浅。
 
  
再次,发展中国家是否会显著改善工业产品的市场准入,可能是另一回事。目前,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恐惧要高于对欧美进口商品的恐惧,它们相信中国商品会在市场上泛滥成灾,扼杀襁褓中的工业。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前,多边贸易体系由工业国家所主宰。此后随着包含了经修订的“关贸 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f Tariffs and Trade)和其它乌拉圭回合协议的世贸组织生效,多边贸易体系在数量上由发展中国家主宰,包括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型”的经济体。
 
如今,世贸组织大部分成员都属发展中国家中的“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s)。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如中国这样的“新加入的成员”,以及ACP国家(即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前欧洲小块殖民地)。
 
由于多哈回合进展迟缓,许多谈判代表都在私下访谈中表明需要“一种新的进路”。二战后九个回合谈判全都基于无条件最惠国(most-favored-nation)待遇原则。其效果是降低谈判节奏,使其能被最不情愿的参与方(即最缓慢的护航船)所接受。
 
一个替代方案可能是根据“关贸总协定”第24条的有条件最惠国待遇进路。该条款所规定的内容涉及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实质上覆盖了包括农业在内的全部贸易。这样,谈判的节奏将会由最情愿的参与方来确定。
 
其它的选择可能是关键规模进路(critical-mass approach)(如1998年的《信息技术协议》),或者“俱乐部群分”(club of clubs)进路,其中每个俱乐部囊括一种特定贸易或贸易集群。
 
放弃多哈回合谈判将会削弱世贸组织体系。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会抬头,而特惠贸易(preferential trade)协定也会顺理成章地加快增长,这意味着更多的歧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较为微妙的形式。
 
更长远地来看,情况如何呢?德国前经济部长洛伦茨·绍默鲁斯(Lorenz Schomerus)如是说:“多边制度与规则不能被当作备用。必须每天去使用、支持和发展它们。若不这么做”,他补充说,“将会摧毁世贸组织体系及其规则。”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多伦多联合公报上的说法并不足够妥当:“我们继续承诺在未来三年,也就是到2013年底,不再对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投资或贸易使用壁垒或施加新的壁垒,不再施加新的出口限制或采取与世贸组织不一致的措施来刺激出口,并在出现此类措施时进行整改。”
 
领导人们继续说,他们将在首尔来讨论有关“贸易放开之利”的报告。
 

面对这样深思熟虑后的自满,不用多久,较小的二十国集团就会敦促其它参与方——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重新思量世贸组织体系,并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给予优 先考虑。“中等国家”(middle powers)与多边贸易体系利害攸关,而超级大国过于庞大,看不到对手以外的国家,“中等国家”(middle powers)因而不能再依靠经济上的超级大国来牵头促成一种开放的世界经济格局。

休•科比特是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科德尔•赫尔研究院(the Cordell Hull Institute)的院长。在早先的职位上,他曾在1982年至1988年召集8次有贸易部长和官员出席的“非正式”国际圆桌会议,这些会议引发了乌拉圭回合谈判。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