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四起的欧洲面临挑战——上篇
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苦战和摧残,欧洲大陆在经济重建中统一了起来。在德国和法国的领导下,欧洲各国相继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逐步集中能源和经济资源,支持贸易,减少边境限制,并形成了统一货币。正如耶鲁全球本系列的两篇文章所言,在当今内部挑战和外部竞争交织的情形下,欧洲正在为各经济规划寻找一个共同目标。欧洲改革中心(the 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的卡亭卡•巴利斯奇(Katinka Barysch)在本系列的上篇中指出,如果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不能就治理方式进行改革,将可能对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的地位造成威胁。欧元区各成员国可以严格实施财政约束,并就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经济上依赖出口的那些国家也不能指望所有国家都是储蓄国。一个推动经济改革、拯救欧元和推进其他规划的共同议程能够限制危机,并使得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更为坚实,但欧洲缺乏那种能够将民众和成员国团结在这种共同议程之下的领导者。——耶鲁全球
纷争四起的欧洲面临挑战——上篇
离心和缺乏共同目标都将拖累欧元,并阻碍欧盟的发展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伦敦:近日,欧盟召开了一次会议,旨在检视对欧元进行更好的管理的蓝图。然而会议却因一场喧闹的争论而布满阴影。该争论源于法国所作出的将大批罗姆人(Roma)——或称吉普赛人——遣返回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决定。不过,这场争论未能掩盖的事实是,欧盟领导人在如何改革经济治理方式这一问题上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尽管欧洲政界对欧元的努力似乎能够防止其濒于崩溃,但这种分歧仍将使得欧洲面临重重危机。这样的欧盟将是发展缓慢、视野封闭、脾性暴躁的欧盟。它将无法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自身的力量,也无法与美国一道,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大多数经济学家警告说,欧元仍未脱离危险区域。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仍面临惩罚性的高借款利率。许多分析师对西班牙、意大利等更大一些的经济体的金融健康状况忧心忡忡。不过,欧元区分崩离析的风险还是显著降低了。希腊刚刚获得了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为该国筹集的1100亿美元紧急贷款方案中的第二部分。欧元区国家还建立了一个4400亿美元的金融安全网,供其他高负债成员国在无力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时使用。针对如何改革欧元监管方式的讨论也已全面展开。
如果欧洲各国成功地进行了使欧元真的能持续下去的必要改革,这一单一货币将会大有裨益,它将提升欧洲竞争力,并有利于实现货币制度的稳定。欧元在那些尚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眼里将仍然具有吸引力。它甚至可能有朝一日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并使得欧盟更加开放和自信。
如果要使得后一种场景成为现实,欧元需要有一个更好的经济管理体系作为基础。欧洲的许多顶尖经济学家在这个必要条件上或多或少都持相同见解。但欧洲各国政府、欧洲委员会和欧洲央行则不这么认为。
财政约束:毋庸置疑,希腊和南欧其他一些财政上挥霍无度的国家在财政上的失当是此次危机的根源。欧元区需要的是统一的财政预算目标和严格的强制执行。
德国人想对财政赤字国家执行准自动化制裁,制裁手段从取消欧盟对该国农民的补贴到取消该国在欧盟决议中的投票权。包括法国和意大利在内的其他欧盟国家,则在此观点上犹豫不前。
目前的欧元框架已经包含了对屡次违反财政约束的国家进行惩罚的可能性。但这种惩罚从未使用过,部分是因为对一个已经陷入困境的政府再施加进一步的金融惩罚,并没有多大意义;此外也使因为在一个如欧盟般紧密交织的俱乐部里,已经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政治上骨子里的坏。
对于欧盟国家而言,采取国家规则来确保实现长期的财政稳定,或许是更有希望的法子。德国已经修改了宪法,强迫未来的政府自2016年起,保持预算的平衡并进行周期性调整。法国也拟定了类似计划。其他国家也将在适当的时间效仿这一政策。一国的议会和媒体可以监督国家规则的执行,这种监督方式是外部规则所无法实现的。当然对欧盟而言,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这其中包括监督经济和预算的发展,并确保各国预算政策之间的互相兼容。
金融稳定:自加入欧元区以来,希腊年年违反欧盟3%的预算赤字限额指标。不过西班牙和爱尔兰是直到2008年才首次超过预算限制。这两个国家的问题在于,不可持续的房地产泡沫让私人领域的债务迅速膨胀。正如美国一样,最终这类债务的大部分以金融危机时政府注销坏账的方式迅速终结。如今,爱尔兰和西班牙的预算赤字高达两位数,投资者依然对其银行体系的健康状况担忧不已。
欧盟已经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监管部门,该部门由欧洲中央银行领导,以监控资产泡沫、不良贷款、高速增长的贸易赤字和导致金融非稳定的其他因素。不过,该“系统风险委员会”(systemic risk board)将以何种方式与新的财政监督和制裁体系相联系,人们尚不清楚。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相较于南部欧洲一些麻烦不断的国家,德国看起来清白无瑕。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几乎完全依赖出口,德国在不经意间也参与制造了目前的乱局。在经历了1990年代东西德统一后的大幅下降以来,德国工人和企业勒紧了裤腰带,通过减少成本来重新获得竞争力。该国的工资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增长了。
结果,德国的贸易盈余迅速增长,而国内需求持续紧缩。欧洲其他国家的企业一直都竭尽全力,才能与精干的德国对手抗衡,但无论如何,由于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支撑着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得以保持。到2007年,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外贸赤字高达GDP的10%以上。德国银行利用德国家庭和企业所积蓄的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对赤字进行融资。这就是为什么希腊政府的破产,更不用说西班牙或意大利政府的破产,将会动摇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其他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失衡状况在未来出现,欧元区国家需要更好地监控和协调其经济政策。适当的宏观经济协调还将揭示,为什么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核心国家,其消耗比产出少如此之多。然而德国人并无心思探讨其经济范式。与此相反,他们将欧元危机视为自己一贯正确的佐证:储蓄比消费更好;工资约束是一种美德;出口优于进口。一些德国政治家希望所有的欧洲国家采用德式疗法,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将迫使整个欧洲面临一个漫长的经济下滑期,并很可能使得一些南欧国家无力偿还高额的债务。
问题是,欧洲的政治精英们没有帮助欧元区进行迅速有效的改革,而是阻碍改革的进行。50年来,德国首次表现出了欧洲怀疑主义的迹象。大多数德国人反对援助希腊,而且目前大多数人开始认为欧元对他们是有害的。欧盟的中央机构,尤其是欧洲委员会,在这场危机中被置于次要地位。
法德联盟——历来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幕后推手——正在瓦解。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法国总统萨科奇(Nicolas Sarkozy)并不合拍,而且在欧元区改革的一些根本问题上意见相左。默克尔认为应该对所有欧盟成员国执行严格约束,并且对那些财政失败国实施制裁,而萨科奇希望在欧元区成员国之内实施自由的经济政策协调。由于他们在如此众多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柏林和巴黎之间的磋商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在这一磋商进程中,小国家很痛苦地面临被忽略的风险。最新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斯洛伐克,就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拒绝向希腊援助计划捐钱。
那些尚未加入单一货币的欧盟国家则作壁上观。这对于英国那些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加入欧元区的国家而言尚且说得过去,但却惹恼了波兰等视自己为未来的欧元区成员的国家。
欧盟需要采取何种措施以摆脱欧元危机,关于这个问题的共识正在形成。但这场危机曝露出欧盟各国在领导力和团结力上的匮乏。因此,很可能出现的情景是,欧盟只能勉力维持,无法实现欧元本应达到的成功。
卡亭卡•巴利斯奇是欧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副主任,该中心是位于伦敦的独立智库。点击此处阅读CER和Vox关于如何挽救欧元的分析文章。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