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方向改变?—— 下篇

据亚太地区的旁观者近年观察所得,美国选举和政府人员的变动可以突然改变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中关系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本系列的两篇文章分析了各国对两国首脑会议中显示出的缓和或紧张迹象的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掌权后不久,就全力维护对华良好关系,而将其他国家的问题降格为地区性问题,如印度——印度曾经受到重视,被前布什政府认为是正在崛起的全球性大国。 哈西•潘特(Harsh V. Pant)在该系列的下篇中解释道,中国将这些信号解读为美国衰落的象征,变的更加强势。于是,奥巴马政府强化了他的立场。最近胡锦涛与奥巴马的首脑会议就标志着亚太政策的过渡,美国对胡锦涛的接待表达了充分的敬意,但演说对话中态度强硬。在亚洲,印度和其他国家对美国是否能把这一趋势坚持到底的能力和意愿还持怀疑态度,悄悄地着手增强自己的力量,以对中国形成制衡。——耶鲁全球

美中关系方向改变?—— 下篇

中国崛起,美国妥协,印度担忧
哈西•潘特(Harsh V. Pant)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伦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华盛顿访问,提倡“求同存异”,但与过去两年相比,此时的奥巴马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

美国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形成之中的权力转型。美国发出明确信号,表示它不会允许中国在亚太的权力无限制地增长。
 
毫不奇怪,亚洲国家密切地关注着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其中也包括印度。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对中国人权记录直言不讳。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强调,美国将遏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表示,中国对人民币升值的抵抗行为正让美国失去耐心。这些最新的发展让亚洲的观察家感到振奋。
 
胡锦涛与奥巴马的首脑会议和美国对华政策的强化,使接下来的一年中,中国对邻国的外交和军事呈强硬姿态,这使邻国充满忧虑。亚太制衡关系转变过程中,新的联盟形成。该地区正目睹着赤裸裸的大国政治。
 
2009年11月访问中国时,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是,中国是亚太地区稳定的支点,所以很积极地恢复与中国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促使奥巴马政府对G- 2的前景抱有希望,即两个国家共同维护全球秩序,中国可以照顾和“管理”亚太区域。
 
奥巴马政府全力以赴搞好对华关系——奥巴马拒绝会见达赖喇嘛,访华时没有提出有关人权的问题,推迟对台军售的决定,并且在美国战略部署中将印度降级。
 
在美国眼中,印度之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是亚太地区的制衡力量,现在却被看作是南亚地区的一个普通国家。只有在对付塔利班,确保巴基斯坦不遗余力抵抗塔利班,防止其占领克什米尔的问题上,美国才认为与印度有关。
 
这样一来,奥巴马政府无意中表达出了这样的信号:美国更在意美国衰落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全球秩序的维护。奥巴马政府拒绝了过去遗留的强权政治,不再用战略框架检查和安排其亚洲政策。而中国将这一姿态解读为美国衰落的信号,并将之看作一个前所未有的崛起的机会。对此,该区域主要大国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国防政策,为自己备好后路,防范中国对他们的潜在威胁,以及美国不愿在该地区发挥制衡作用的可能性。
 
“中美共生体”的想法总是过于美好。但是过去几个月中,中美关系迅速变化,让那些最初对关奥巴马对华姿态心存不满的人也感到非常惊讶。美国被迫还击,以保留其在亚洲的权力制衡地位。奥巴马在2010年11月访问了四个国家——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这四国的选择旨在提醒中国,美国仍然在该地区保留有主要的制衡地位。中国不断崛起,最近在该地区事务中为维护其利益表现出了强势姿态,这四个国家均对此表示担忧。该地区各国均要求美国获取领导地位,都不希望中国做主导。人们期望,如果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力量,该地区就会更加稳定。
 
美国最近一直通过与中国面对面的活动和声明,试图平息亚洲的动荡。但人们仍然对美国是否有意愿和能力为该地区提供制衡力量存在普遍怀疑。亚洲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印尼、越南和印度,都担心美国和中国以对方为代价处理两国关系。因此,即使他们继续更加积极地推动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接触,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日本新的国防政策加强了其对冲绳周围南部岛屿的军队部署,意图很明确,就是用于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危险。日本和韩国共同努力,在扩大军事联系的基础上,将触角伸向印度等志同道合的国家。东南亚国家前所未有地增加国防开支,支持印度在该地区事务的参与,对中国形成威慑。与美国政府不同,亚洲的决策者似乎对中国的权力欲望和中国在地区的霸权主义不存任何怀疑。
 
虽然印度受到追捧,人们期望它在区域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是鉴于近几年中印关系迅速恶化,印度必须小心为妙。尽管数年来,印度一直在尝试掩盖与中国政府的重大分歧,但印度决策者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不情愿——两国之间的争议越来越多了。印度总理辛格几个星期前暗示,“中国希望在南亚有一个立足点,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反省……重要的是要有所准备。”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年十二月访问印度时,大量外交活动结果不容乐观。对于印度关注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中国没有表态;中国不断增加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人数,给印度带来了担忧,中国没有对此做出回应;恐怖组织通过巴基斯坦对印度进行袭击,中国也没有对之进行谴责。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唯一对印度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不予支持的国家。 
 
就印度这方而言,在对中国颇具重要性的问题上,印度态度也比较强硬。首先,印度政府没有表达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支持,而且拒绝明确表态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我们是朋友,不是敌人”,温家宝在访问印度的时候说。但是,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将中国看作竞争对手。更糟糕的是,全球主要力量正在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印度不断崛起,全球政治秩序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这一状况,而唯独中国不接受这一点。这两个邻国之间关系的紧张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两国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和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使双方的信心都迅速膨大。 
 
即便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最近几个月再一次呈现良好势头,中印关系却止步不前。像该地区大多数国家一样,印度与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亚洲新的力量制衡局面形成,中国变得更加强势,这种局势下,印度希望——该地区其他国家也希望——印度成为该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问题仍然是:鉴于印度缺少政治领导力和战略眼光,印度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秩序中把握机遇吗?

 

哈西·潘特任教于伦敦国王学院。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