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正要对“全球化”说再见?
长久以来,法国人都对全球化势力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扰乱本国经济,并对国家身份形成威胁。法国总统竞选期间,“去全球化”(法语:démondialisation)的呼声已渐渐成为焦点。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法国人对国际融合的抗议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诸如可能出现的全球债务危机,年轻人的结构性失业,以及令人担忧的社会不平等加剧现象,也都是两派共同关心的话题。记者皮埃尔•阿斯基(Pierre Haski)指出,法国的国家政策可能即将发生变化,其中包括法国对欧盟(European Union)政务的主动疏离等,而事实上,2005年法国对《欧盟宪法条约》(European Constitutional Treaty)的否决就已是一个预兆。如今,在这场“去全球化”的论争之中,有些言论充满了自私和排外的情绪,但有些却是尖锐而深刻的,例如社会党候选人阿尔诺•蒙特布尔(Arnaud Montebourg)所发表的一些观点。他在自己的书中呼吁法国人积极争取对“全球化”的控制权,认为当下的这种全球化形式“导致全球北半球人口的大量失业,南半球准奴隶数量的不断增加,此外,各地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们得来不易的自主权也被它剥夺。”相比之下,支持派中的主流却没能为“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辩护。——耶鲁全球
法国正要对“全球化”说再见?
“去全球化”成为法国总统竞选的焦点话题,但“全球化”的支持者却对此应声寥寥
Thursday, July 21, 2011
巴黎:在整个法国为明年的总统大选预热之时,有一个词占据了各大报刊的头条——“去全球化”。法国并非是要阻挡国际大潮,与世界脱轨,但这场打着感情牌的“全球化”辩论却可能引发政策上的变动。不可否认,全球市场的紧密联系为法国公司还有法国的消费者们都带来了不少好处,可在法国,“全球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太受欢迎的概念。如今,2008年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仍未退去,新兴经济体如中国的影响力又在不断扩大,“全球化”的不受欢迎程度就更胜往常了。“去全球化”的呼声已开始从边缘政党逐渐蔓延至主流政党中。
身为一名出色的律师,48岁的阿尔诺·蒙特布尔(Arnaud Montebourg)是当下“去全球化”的标志性人物。他现任法国议会社会党(Socialist Party, PS)议员,是2012年总统选举党内初选的候选人之一。
其实,相比于里尔市(Lille)市长玛蒂娜·奥布莱(Martine Aubry)、前社会党第一书记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çois Hollande)这些重量级人物,阿尔诺·蒙特布尔的选举胜算可谓渺茫。但他希望自己能在这场辩论中施加足够的影响,这样的话,假如2012年左派取得胜利,他就可因此在新一届政府中谋得要位。
蒙特布尔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书名是《为“去全球化”投票!》(法语名:Votez pour la Démondialisation!)。书中,这位律师出身的政客热切呼吁法国放弃二十多年来对开放贸易的支持,转而倡导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保护主义,他认为这样能将法国从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拯救出来。
他还用更为严厉的措辞指责整个世界都迷失了方向。蒙特布尔在书中写道,全球化“导致了北半球人口的大量失业,南半球准奴隶数量的不断增加,各地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人们得来不易的自主权也被它剥夺。”他把全球化的支持者说成是“自由贸易的原教旨主义者”,声称他们将撤销贸易壁垒当作“新的宗教”来信奉。
蒙特布尔并不仅仅空造了一堆激进的言论。在他的努力下,“去全球化”的论调逐渐渗透到了主流政治之中。蒙特布尔自己始终坚守在老社会党阵营内。虽然在社会党遭遇一系列选举失败后,一些党内的老政客,如让·吕克·梅朗逊(Jean-Luc Melenchon)等离开了社会党,自建了比原党派在思想上更偏左的新党,但蒙特布尔没有离开。梅朗逊的这番努力和德国左党(Die Linke)的经历比较类似,德国左党是由原德国共产党(communist party)的残余势力以及一些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social-democrat)合并而成的,这些社会民主党人不再属意于该党的党纲,反对党内对极端自由主义改革的支持。
如今,蒙特布尔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非正式的“去全球化”支持者联盟中。联盟成员包括梅朗逊的左派阵线党(法语:Front de Gauche);另一名叛离社会党的前党员,前国防部长让-皮埃尔·舍维纳芒(Jean-Pierre Chevènement);还有蒙特布尔本人不太喜欢的极右翼候选人马琳·勒庞(Marine Le Pen),她是国民阵线党(National Front)创始领袖让-玛丽·勒庞(Jean-Marie Le Pen)的女儿。
这样的局面并不令人惊奇。和法国国内许多其他的议题不同,就“全球化”而言,态度的巨大分野并不存在于左派和右派之间,而是在民族主义者与欧洲大陆整体利益之间。在2005年的时候,法国的左翼和右翼就曾联手形成多数,成功阻挠了《欧盟宪法条约》(European Constitutional Treaty)在法国的通过,而此举可谓意义深远。
蒙特布尔指出,自己是社会党候选人中唯一的《条约》反对者。那些支持该条约的对手们当时都输了。
从许多角度看,眼下的战争不过是2005年的卷土重来,只是2012年即将迎来的是总统大选而不是公投,结果可能会不太一样。公投只要一个问题一个答案,“是”或者“否”,但总统选举则涉题广泛,包括经济环境、候选人的个性特点等等。现任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的低人气也将是影响因素。
为什么“全球化”在法国那么不受欢迎?当然,类似的忧虑并不仅限于法国,只是对法国来说,“全球化”涵纳了更为复杂的深意。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打开国门”的政策既为该国带来了利益,也招来一定的损失。部分法国公司如今已成为自身经营领域内的全球领导者,另一方面,因其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位居欧洲之心的优越地理位置,近年来,法国还吸引了超额的境外投资,收获了200万左右的新增岗位。
但与此同时,几百万的工作岗位又从法国流向了东欧以及中欧的新兴经济体,甚而流向更远的中国以及其他缺乏社会保障的廉价劳动力市场。面对这种流失,法国并没有找到新的岗位和财富来源,和其他欧洲经济体一样,法国被迫面临国内青年人的结构性失业危机。
大公司和他们的股东赚得盆满钵满,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挣薪养家的工人,还有失业的年轻人。此刻,大家很容易就把罪责都推到了“全球化”身上。
“去全球化”的鼓吹者对此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在欧洲市场门口设立新的贸易障碍,通过社保和环境方面的门槛来保护欧洲大陆的经济模式。这些人知道,作为欧洲头号经济体,同时还是成功的国际市场参与者,德国是不会吃这一套的。因此,如同蒙特布尔在自己的书里所提倡的那样,他们认为法国应重新规划本国与德国的战略联盟关系。
而目前阶段对执政尚无太大野心的勒庞(Le Pen)则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推向极端,她主张法国退出欧元区并在法国边境设障。从经济角度看,她“一国对多”(one-country-versus-all)的策略毫无意义,可这套计划却具有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富有极大的感情渲染力。
“去全球化”思潮的爆发现已引起法国各界的激烈辩论。一些分析家将之比作20世纪30年代的“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当年,法国军队筑造了一条抵御德国入侵的防线,但当战争爆发后,法国仍然迅速陷入全面溃败,防线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巴黎著名政治研究的高等学府——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的研究员扎基·拉伊迪(Zaki Laïdi)在《世界报》(Le Monde)上指出,世界经济的融合已使得贸易壁垒的设立显得十分滑稽,无论是欧洲的空客(Airbus)飞机还是美国设计的苹果手机(iPhone),现在已没有一样商品能在单一国家内完成所有生产。
但是,理性的声音完全处于守势。2012年的选民们并不会被这些话所说服,选民们不相信主流的政治家还对法国以及其他欧洲经济体所面临的危机有自己的解决方案。萨科齐现在的支持率如此之低,一部分原因是他极富争议的个人风格,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他没有兑现2007年他许下的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承诺。
此刻,萨科齐2012年的左翼对手们也给出了和他当年类似的承诺,即以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复苏,但他们并没有指明,面对工作岗位、创新活动还有消费市场的向外转移,他们将依靠什么来实现这种增长?他们说将加强监管,但这种说辞在实际情况中并站不住脚,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得来的教训完全没有得到切实的政策配套。
“去全球化”倡导者的巨大影响在于,他们能够迫使主流政治家们更为努力地去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作为社会党2012年的两大主要候选人,也是两位“政府管制下自由市场”概念的支持者,玛蒂娜·奥布莱和弗朗索瓦·奥朗德至今都还没能够提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规划,好把法国从死路上拉回来。奥布莱承诺在做出必要牺牲的时候会兼顾公平公正,但这听上去也不怎么带劲。
“去全球化”阵营所营造的乌托邦世界显然要来得更具吸引力,蒙特布尔引述瓦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的话说,和穷人的疏离并非富人们的本意。瓦尔登·贝洛是菲律宾(Filipino)作家、政治家,毕业于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是站在南半球立场上的“去全球化”支持者。
2005年,否决欧洲宪法的公投结果着实让人吃惊不少,如今,为避免这样的混乱再度发生,主流社会党候选人必须就“去全球化”鼓吹者们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更具说服力的答案。如果没能及时给出答案,他们将只能看到大量的法国选民选择拒绝接受全球融合。
皮埃尔·阿斯基是前法新社(AFP)和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的驻外记者,曾驻地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耶路撒冷(Jerusalem)和北京,后曾任《解放报》的副总编,现为法国独立新闻网站Rue89.com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Rue89.com.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