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活90亿人口,且拯救自然环境——下篇

T在本系列文章的下篇里,钱德兰•奈尔(Chandran Nair)指出,那些在意后代生存环境的人已经认识到,现代社会不受制约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九十亿,世界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奈尔指出,亚洲不能仿效美国的生活方式,忽略西方“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宣传将是明智的做法。印度和中国的人口都是美国的三倍。“亚洲各国政府必须意识到,追求美国式的消费方式是没有前途的。”亚洲国家必须以全球领导者的姿态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挑战传统的美式观念,如无视传统的生活方式,将个人权利放在公共利益之上,追求而不是惩罚过度的消费行为。奈尔写道,资源管理必须放在所有决策的核心位置,非必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须体现它们的真实价值。——耶鲁全球

如何养活90亿人口,且拯救自然环境——下篇

世界上最大的人口中心都集中在亚洲,它们不能采用美国人的消费方式
钱德兰•奈尔(Chandran Nair)
Tuesday, August 30, 2011

 香港:2008年,世界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而水深火热,此时,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呼吁亚洲加强消费、帮助全球经济重新实现平衡。而与此同时,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过程中,他们又指责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要求其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很少有全球领导人和评论家敢于将二者联系起来看,并公开承认:既要求亚洲节能减排又要求他们加强消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如果世界上有三个美国会怎样呢。难以想象吧?但是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就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不用二十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再过二十年,也就是到2050年,印度也将会发展到同样的规模。
 
是什么在推动着这些发展呢?当然是人类的热望,此外自由市场、技术和资金也起到了辅助作用。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是全球化的啦啦队长,他写道:“按照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67亿上升至90亿,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拥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这是不可想象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到本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将会增长到现在的三倍,如果两个跟美国同样大小、甚至更大的经济体的人们都想像美国人一样生活,那么地球上的资源将面临超乎想象的压力。
 
从各方面看我们都会发现,地球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再负担两个像美国一样消费驱动型的国家了。从碳排放量、石油和天然气、食品、水、稀土、渔业和森林等指标看都能得出这一结论。
 
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亚洲各国政府就必须意识到,像美国人一样消费是没有前途的。目前美国的债务危机就是由于过度消费造成的,中国媒体甚至开始教导美国了,“量入为出是一种久经考验的常识,美国是时候回归这一理念了。”
 
最重要的是,有的西方经济学家和领导人希望亚洲成为一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有的亚洲政府也深信经济是需要不断扩张的,他们主张他们拼命消费,而亚洲必须学会拒绝那些狭隘的见解。
 
世界——特别是亚洲—— 必须找到促进人类发展的替代途径。亚洲政府必须将重心放在与人权相关的基础问题上,如:食品、安保与防护、水、卫生、廉价房、教育和基础医疗。例如,拥有汽车不是一种权利,这一点必须明确。非必要商品和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反映其真实价值。
 
 
如果看一看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亚洲政府就应该认识到:走上大街抗议的人想要的并不是乌托邦式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有局限性、但注重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国家。各国政府都应该清醒地面对现实:在那些地区,大多数人(总数超过二十亿)仍然没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如干净的水、卫生的环境、住房、和充足的营养。
 
亚洲国家需要能够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框架、土地利用方案和新的社会组织策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公众教育灌输这样一种理念: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在人口拥挤的地区这是难以做到的。 
 
资源管理必须放在所有决策的中心位置,还要通过税收、许可证和其他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资源使用量。
 
制约资源使用的措施必须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这些措施必须成为所有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这些地区的国家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多快好省”的活动。并不是说人们要过穷日子,只是消费需要得到疏导,这样才不会进一步增加资源的负荷,环境才不会进一步遭到破坏,数以亿计的生灵才不会被置于危险的境地。
 
 
关键的一步是:要制定旨在加强地方经济、减少贫困、防止大规模城乡迁移的财政和劳工政策。
 
限制产业化的农业中资源密集型的做法,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如果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就业政策就可以探索其它方向,由此减少浪费性消费,如缩短工作周、增加培训等。必须鼓励人们这样思考:生活质量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多少。
 
政府可以建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网络,并与定价相结合处理资源过度使用的问题,这可以作为国家投资的另一个目标。但是技术——特别是政府支持发展的技术——应该以造福于民为宗旨,而不只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预防环境问题要比花大代价亡羊补牢要更好。
 
还有一个领域会面临挑战:消费驱动型的资本主义改变了传统观念,它是如何做到的?是否有回旋余地呢?举例来说,过去人们更喜欢做事,但是现代人更喜欢拥有;以前孩子会玩游戏,但是现在他们只是拥有游戏机(PlayStation)。
 
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传统的印度人偏爱素食,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些都日益受到威胁,因为他们开始寻求西方的生活方式了。
 
在教育方面,必须把约束的思想、正确的资源管理和使用方式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但这并不是要洗脑,而是要打击现代商业和广告中所宣传的不受制约的消费思想。  
 
长久以来,学校都被视为经济增长的训练场,为人们步入企业作准备,并教给他们“适销对路”的技能。但是,教育应该调整方向,让人们学会自我约束,并认识到人类对世界的影响和后果。
 
我们应该像以前一样,更加注重公众利益,而不是个人权利。这与消费驱动的资本主义的论点是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个人利益,这样会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各国政府还必须在政策中体现这样的思想:实现小康生活需要平衡一系列因素,包括确保社会公平、为后代留一个良好的环境等。
 
这在亚洲并不容易实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些政府一再强调:所有的限制都可以突破,繁荣只能通过传统的消费驱动型发展才能获得。我们需要一个强大、自信的政府,而且他必须理解:只有改变政策方向、更好地服务于被剥夺权利的大众,自己的存在才有意义。
 
如果北京、德里、雅加达——而不是欧美国家——的决策者勇于应对这一挑战,那么他们将会决定我们的世界是否有前途。

 

钱德兰奈尔(Chandran Nair)是泛亚智囊团“全球未来研究所”(Global Institute For Tomorrow)的创始人和总裁,是社会投资咨询公司“爱维稳特顾问有限公司”(Avantage Ventures)的董事长。著有《消费经济学:亚洲在重塑资本主义和拯救地球中的作用》(Consumptionomics: Asias Role in Reshaping Capitalism and Saving the Planet)一书。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