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争掌阿富汗战争残局

在美国放手阿富汗战争这件事上,巴基斯坦军事及情报机构的领导人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他们甚至鼓励塔利班向北约发动攻击。巴基斯坦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亲印度政府在阿富汗的形成,取而代之,设立一个傀儡伊斯兰政权。一向直言不讳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US 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海军上将迈克•马伦(Admiral Mike Mullen)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US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听证会上毫不客气地指出,塔利班领导人及哈卡尼(Haqqani)网络“能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号施令而毫不受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萨班中心(Saban Center)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里德尔(Bruce Riedel)分析认为,从巴基斯坦军事领导人的角度看,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得过于密切,一位前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官员就曾暗指美国有意要为印度争取一个在阿富汗的“代理”。将世界第六大国纳入到整个问题框架内是美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只是随着阿富汗前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的遇害,通过与塔利班进行谈判来结束战争的希望渐渐破灭。如今,巴基斯坦既感不安又怀揣野心,而美国则要保护自己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这一切都注定了僵局还将持续。——耶鲁全球

巴基斯坦争掌阿富汗战争残局

巴基斯坦政府利用塔利班战略分支,加速美方撤离
布鲁斯•里德尔(Bruce Riedel)
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燃烧的冲突:美国大使馆遭遇哈卡尼组织袭击,该组织得到巴基斯坦政府支持(上);美国的控制激起巴基斯坦民众的抗议

华盛 顿: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支持使华盛顿(Washington)与伊斯兰堡(Islamabad)间的关系进一步紧绷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尽管巴基斯 坦长期以来资助塔利班,为其提供避难场所,但是今年秋天暴乱分子对位于喀布尔(Kabul)的美国大使馆以及其他重要北约机构的袭击,无疑是在火上浇了把 油。眼下巴基斯坦正鼓励塔利班进行各种煽动性的攻击,这不禁令人生疑:巴基斯坦在阿富汗是要图个什么?巴基斯坦军方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阿战结局?
 
巴基斯 坦支持塔利班当然并不是什么新闻,只是,在退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之前,美国海军上将迈克·马伦在他最后一次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说了几句异 常坦率的大实话。他坦言,无论是塔利班的主要领导组织,即所谓的基达人民立法会(Quetta Shura)(该组织以其在巴基斯坦境内集会地所在的城市命名),还是塔利班最具杀伤力的哈卡尼网络组织,都“能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号施令而不承担责任”。 他说,巴基斯坦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把这些组织当做“战略分支”,而三军情报局本身就直接参与了袭击北约目标的行动。马伦以主席身份到访巴基斯坦多达28 次,且称自己为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因此他的讲话影响力尤其巨大。
 
作为回 应,巴基斯坦军队总司令阿什法克·帕尔维兹·卡亚尼将军(General Ashfaq Parvaz Kayani)召集各部队领导人举行了特别会议,参与会议的都是巴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与此同时,他还派遣三军情报局高层前往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以确保其关键盟友与自己保持立场一致。情报局前局长哈米德·古尔(Hamid Gul)站在巴方军队立场上表示,美国如此威胁巴基斯坦就是在把“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当做儿戏;另一位历任局长贾韦德·阿什拉夫·卡齐(Javed Ashraf Qazi)认为美国正靠“施压巴基斯坦来掩盖自己在阿富汗的种种失败”。而由军队势力推选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希娜·拉巴尼·哈尔(Hina Rabbani Khar)则警告说,美国对巴基斯坦的需要更甚于巴基斯坦对美国的需要。
 
巴基斯 坦与阿富汗身为邻邦,却常年纷争不断。1947年,巴基斯坦申请加入联合国,阿富汗投出唯一反对票,原因在于,两国就英国为其划定的边界始终不能达成一 致。这条“杜兰线”(Durand line)是由一位英国外交官在1893年时画下的。没有一届阿富汗政府承认过这条边境线的合法性,即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塔利班政权也不例外。一些阿富 汗政府甚至称印度河(Indus River)以西的所有巴基斯坦土地为阿国所有。
 
因此, 巴基斯坦军方一直很担心阿富汗和自己翻脸,尤其怕阿富汗站到印度那边。上世纪八十年代,独裁者齐亚哈克(Zia ul Huq)不断提醒中央情报局(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要注意阿富汗的共产主义政权,它背靠苏联(Soviet)的支持,又与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的印度走得近,而印度是莫斯科(Moscow)的协议盟友。不过事实上,齐亚将军是担心巴基斯坦遭到阿富汗和印度的挤兑,他支持ISI- CIA发动反苏战争是他就当时局面的一种应对策略。
 
如今,巴基斯坦军方看到这股压力再次袭来。在马伦提出华盛顿要为印度在阿富汗找一个“代理”后不久,古尔将军就发出了警告。三军情报局已多次利用哈卡尼网络来袭击印度在阿富汗的外交场所,巴基斯坦人怀疑这些地点是印度专门针对巴基斯坦而设的情报基地。
 
巴基斯 坦军方总是把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角色,跟美国与印度关系日益紧密这一背景联系在一起。去年十一月,巴拉克·奥巴马总统(President Barack Obama)访问了印度却没有访问巴基斯坦,这一举动更加重了伊斯兰堡的孤立感和由此引发的攻占心理。所以,巴基斯坦现在鼓励塔利班对北约采取进一步的军 事行动。他们深信,美国人和欧洲人会放手阿富汗,迟早都要撤离。三军情报局正密切监控大西洋两岸的媒体,时刻关注民意调查中战争支持率的下跌。与此同时, 奥巴马计划的美军撤离进程要比马伦和其他军事领导预想的都快,这在巴基斯坦方面看来是美政府意志销蚀的信号。人们清楚地记得美国人当年在击败俄罗斯人后是 如何从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撤退的,他们相信旧戏会重新上演。
 
现在,巴基斯坦希望加速美国的撤离。三军情报局想通过诸如攻袭大使馆这样的高调事件告诉美国,战争胜利无望,失败已成定局,晚走还不如早走。如果电视上的言论一致倾向于战争无法取得胜利,那么美国就会离开了。
 
对军方 而言,美国在阿富汗的控制尽给他们带来了麻烦。他们责怪美军的跨境战争将叛军推过了杜兰线,引致巴基斯坦境内爆发了更多的军事冲突。同时,美军为打击圣战 组织而在巴基斯坦部落区发动的无人机空袭也令他们感到难堪;尤其让他们下不来台的是五月海豹突击队杀死奥萨姆·本·拉登的突击行动,地点居然就在距位于阿 伯塔巴德(Abbotabad)的巴基斯坦最高军事学院一英里的地方。对巴方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美军的战败与撤离。
 

    一些人曾想,巴基斯坦至少可以协助喀布尔政府与塔利班叛军开展对话,让这场战争以较为体面的方式收场。可是,9月20日前阿富汗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的遇 害彻底掩埋了这种协商的可能性。拉巴尼一直是三军情报局的眼中钉,这次受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委任,前往主持阿与塔利班之间的对话,不料基达人民立法会打着和平谈判的幌子,派自杀式爆炸袭击者前往,并在其和拉巴尼拥抱时将这位前任总 统杀害。由于基达人民立法会与三军情报局交往甚密,人们很难相信情报局会对此毫不知情。

 
巴军方真正想要的,是在喀布尔或至少是阿富汗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起一个傀儡政权,而 塔利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为了防止亲印度政府的建立,防止西部边境上普什图人(Pashtun)和俾路支人(Baluchi)的分离对抗,阿富汗 伊斯兰酋长国(Islamic Emirate of Afghanistan)的复兴是最好的保障。
 
事实上,巴基斯坦军方就是个独立的国中国。三军情报局素以暗杀记者与各类仇敌闻名,所以 只要是平民,即便是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Asif Ali Zardari),也一样生活在对它的恐惧之中。军方其实完全不担心美国切断对它的军事援助,他们知道中国还有沙特的盟友们会给他们提供所需。中国会给这 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核武器库提供核反应堆,而沙特国给巴基斯坦的援助则要超过它给世界上任一其他国家的支援。
 
同时,军方知道自己控制着北约从卡拉奇(Karachi)到喀布尔的运输命脉,超过半数以上的盟军物资要经由这条运输线送到阿富汗境内。因此,当外长哈尔说美国需要巴基斯坦更甚于巴基斯坦需要美国时,她也不完全是在忽悠人。
 
马伦上将说得很对,尽管与巴基斯坦磕磕碰碰,尽管它参与合谋杀害美军士兵,美国还是要和 这个世界第二大穆斯林国家、世界第六大国保持接触,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只不过,接触过程中的敌意正变得愈来愈浓,美国现在已经陷入一场在巴基 斯坦境内战而不宣的空军对抗。同时,为了保护美国各大城市不要受到本·拉登后继者的威胁,更多的海豹行动也还将会发生。巴基斯坦现在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 家,而美巴之间的僵局则一日恶过一日。
 
布鲁斯•里德尔是布鲁金斯学会萨班中心的高级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级国际研究院助理教授。他的新作《僵局:巴基斯坦、美国以及全球圣战的未来》(Deadly Embrace: Pakistan, America and the Future of the Global Jihad)已于三月出版。点击这里阅读该书节选。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