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拒绝承认不平衡,可能面临混乱—— 上篇
G20拒绝承认不平衡,可能面临混乱—— 上篇

上 海:G20领导人齐聚戛纳(Cannes)进行第六次峰会,此次峰会上最受关注的领导人可能要数中国的国家主席了,他被不少人看作是有能力拯救疲弱欧元的 白衣骑士。然而,美国对此持怀疑态度,在一些圈子里,中国不断上升的财政实力更多地被当成是一种威胁,而不是希望。一些让人想起美国经济衰退的数据,也许 是纯粹的巧合,竟也可以给中美关系火上浇油:中国今年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速达9.1%,恰好和美国七、八、九月失业率相同。
这 样的巧合恰恰为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有欠公正、应为美国衰退负责的人提供了证据。奥巴马(Obama)政府公开指出,中国正通过操纵人民币来提高北京的出 口。美国参议院也已通过《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Currency Exchange Rate Oversight Reform Act),该法案意在通过惩罚性关税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影响。虽然众议院不太可能批准该法案,使其成为法律,但从中已可看出,美国对中国增长的怨恨正越积越 深。也许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对法案本身持保留意见,但他似乎接受对中国为一己之利而操纵汇率的观点。在2008年总统大选前,为赢得劳工选票,奥巴马曾在 一次向美国纺织品行业工会的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操纵汇率。
但奥巴马也知道,就算这种操纵的确存在,其所带来的利益也不是单边的。从中国和其他地方进口的低价商品长期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帮助美国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不管怎么说,是美国消费者自己选择要购买低价商品的,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导致了制造业岗位的转移。
同 时,总统先生还必须估量一下美国投资者的利益。全球化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业务转移是大势所趋,因此,要把美国制造业全部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鉴于中 国现在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9%,禁止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是完全不合理的。总体看来,通过经济交流与合作,美国从现有汇率中的受益并不比中国少,
不 错,中国商品价格已经便宜了几十年了。在1978、1979年,当中国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1美元兑换1.6元人民币。到2005年人民币启动升值的时 候,人民币已经跌到1美元兑换8.26元的水平。简单来说,26年间,从1978、79年到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超过80%,而同时,中国经 济产量的实际增长则高达10倍。由于早先币值被高估,中国令人民币贬值本无可厚非。不过,在中国一心希望刺激出口的推动下,人民币经历了频繁的大幅贬值。
中 国的成功遵循了东南亚国家的轨迹,即热情接纳外商投资,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贸易,在短期内提升国家经济与竞争力。人民币贬值既可以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又 可以吸引外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美国的海外投资大都集中在中国,投资者主要看中的就是在中国以美元结算的低劳动成本。但是,包括过度贬值在内的一系列 做法其实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前景不利。
中 国人均GDP大约是4400美元,只要一乘上人口总量,就能轻轻松松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其实面临着无数困境:强调出口,却极大地忽视环境保护; 低工资收入长期抑制国内消费,还屡遭国际批评;汇率偏向出口,同时也削弱中国进口能力,给世界贸易以及经济再平衡带来负面影响。
在 21世纪头十年的中段,中国开始施行渐进式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升值已逾30%。整个升值进程仅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有过一次短暂休停,而随 着升幅的不断扩大,一些买卖交易则不得不因汇率过高而遭放弃。可即便如此,中国的出口额仍继续保持扩大态势,而与之相应的进口额上升却依然有赖于政府的积 极推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刚刚指出,中国需要在未来五年内大力提高贸易的进口总额。
近 来,中国正面临一轮全国范围内的涨薪潮。通胀居高不下,劳工短缺,期望上升都是背后的原因。只不过,人民币升值与劳工涨薪的双重袭击并不会把更多的工作岗 位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深圳富士康是苹果以及其他一些电子产品的主要制造商,去年该公司发生的温和罢工为工人们争取到50%的工资增长,令他们的月薪达到近 200美元的水平。然而,苹果手机(iPhone)和苹果平板电脑(iPad)的生产顶多就是从中国的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或是转移到其他亚洲国家, 反正就是不会转移到美国,要知道,即使涨薪,这些地区的员工工资仍不到美国雇工的十分之一。因此,苹果公司还会继续将业务外包到低劳动成本的地区,美国 人、欧洲人总还是爱买便宜货的。
事 实上,无论中国是否操纵了汇率,美国几乎都没有可能阻止就业岗位流向新兴市场。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自然趋势,美国曾因此起家,受此惠予,如今自也难以断截。 形成一个合理的汇率自然意味着公平,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平衡的国际贸易格局,令财富和机会能够在美国人间实现公平的分配。就最后一点而言,“占领华尔 街”(Occupy Wall Street)运动正表明,美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其实跟中国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