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美巴关系——上篇

十年来,驻扎在阿富汗的北约军队一直在努力通过打击该国的恐怖组织,来稳定阿富汗的局势,这些恐怖组织曾是袭击纽约和华盛顿的9/11事件的根源。在巴基斯坦境内刺杀乌萨马•本•拉登的行动,以及华盛顿与伊斯兰堡之间愈发紧张的关系,进一步加剧阿富汗的复杂局势。本期上下两篇的耶鲁全球系列评论将分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间关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哈德逊研究所政治-军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在上篇中指出:俄罗斯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们都非常清楚北约所面临的挑战。在1988-89年阿富汗脱离苏联之前,苏联曾经用了九年多的时间才将阿富汗纳入其势力范围。遏制阿富汗的毒品运输和极端主义,对俄罗斯来说大有好处。在巴基斯坦关闭了北约所有经过巴基斯坦境内通往阿富汗的运输线之后,俄罗斯向美国伸出援手,向美国提供了另外的安全的北方运输线,此举至关重要。然而,在俄方自认的势力范围允许美国驻军、或让美国参与竞争这问题上,得到前苏联其它成员国支持的莫斯科对此界限分明。——耶鲁全球

危机中的美巴关系——上篇

北约在阿富汗进退两难,莫斯科对此喜忧参半
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
Tuesday, January 3, 2012

封锁与机遇:巴基斯坦封锁了北约通向阿富汗的供应线(上图),美国启用了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的玛纳斯空军基地所提供的另一条运输线,让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影响力渐增

华盛顿:美巴关系交恶,巴基斯坦关闭其境内通向阿富汗的北约运输线,这让俄罗斯获得新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敏感地界的不稳定风险。
 
北约在内陆国家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几乎完全依赖 于巴基斯坦境内的供应线。2001年以来,北约绝大多数的非致命性武器的物资,经由巴基斯坦境内运送到阿富汗,但自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寻找到了新的 海陆空运输线——尽管这条线又贵又远,经由前苏联成员国的境内,通向阿富汗北部。这条运输线被称作北部运输网络(Northern Distribution Network),又称 NDN,如今,欧洲供应驻阿北约军队的非致命性武器的物资,大部分是由这一网络运送,途经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中亚。
 
巴阿边境的不稳定态势,加之最近巴基斯坦在北约 军队11月26日空袭致24名巴方士兵死亡之后,关闭了北约所有经过巴境内通往阿富汗的运输线路,使得北约越来越依赖于NDN。尽管在这一空袭事件发生之 前,西方国家已经寻求通过NDN从阿富汗撤兵,如此一来他们的军队就可以借道前苏联国家撤回,而不必经过巴基斯坦境内,而如果借道巴基斯坦,他们会更容易 遭到塔利班武装组织及其在巴基斯坦的盟友的报复。北约外交官员还寻求扩大通过NDN运送物资的数量,以及运送包括武器在内的致命性武器物资。
 
俄罗斯的政策制定者们也许现在会感到兴奋,因为 北约驻阿部队现在要受莫斯科善意的左右。早在两年前,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情报人员列昂尼德·萨辛(Leonid Sazhin)中将就说道:“如果开伯尔山口和通向坎大哈之路被塔利班封锁,那么除了取道中亚,美国和北约将别无选择。而由于飞机不能远距离飞行,陆地交 通就必不可少,就此而言,美国需要俄罗斯。”
 
NDN不通过俄罗斯境内,或者,考虑到莫斯科对 中亚的前苏联国家的决定性影响,俄罗斯反对NDN,那么NDN就无法发挥功用。从北约在欧亚大陆所面临的后勤物资紧缺这一方面来看,莫斯科处于一个关键性 的地位。尽管运输路线远了许多,但俄罗斯拥有通向中亚的优良的交通网络,物资可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线运抵阿富汗。
 
自2009年以来,美国主动缓和俄美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两国关系“重新定位”,莫斯科就开始允许西方国家过境俄罗斯向阿富汗驻军运送物资,以换取这些国家的财政资助。莫斯科也希望获得对北约的影响力以及其他种种好处,例如,放缓北约向前苏联国家发展成员国的步伐。
 
俄罗斯的阿富汗策略出自于俄方对自身安全的考 虑,利用各种机遇来增进国家利益。俄罗斯希望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在阿富汗取得胜利,他并不希望看到塔利班组织重掌政权。他们倾向于将国内弥漫的恐怖主义以及 国内穆斯林民族聚居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归结为外部的支持者而非内政原因。有证据表明,车臣反政府武装在塔利班/基地组织接受训练,因而俄罗斯担忧塔利班 获胜会对其构成更大的威胁。
 
给予NDN援助,还会改善莫斯科同阿富汗之间、莫斯科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当数量的俄罗斯公司,通过向NDN提供服务或者销售燃料以及其他北约驻军和阿富汗政府所需物资,大发其财。
 
俄罗斯与华盛顿关系的改善,俄方官员大体上是满 意的,但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将两国间关系“重新定位”,视为奥巴马政府纠正布什政府过错的过程,在俄罗斯人看来,布什政府推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组 织、推动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错误的,“重新定位”就是对这些错误的纠正。俄罗斯人旨在利用他们对北约驻阿物资供应的影响力,以此来挽回之前的 失利。
 
俄罗斯官员还希望北约采取更多行动,遏制阿富汗 的毒品运输。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死于从阿富汗偷运过来的鸦片或海洛因制品。俄罗斯人希望北约通过空中喷洒除草剂,根除种植的罂粟作物,尽管联军担心 这样做只会将民众赶到塔利班那儿去。同时,俄罗斯人也希望,北约可以跟莫斯科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CSTO)一道来解决这一威胁。
 
莫斯科对中亚影响力的终结,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在苏联与阿富汗战争中的失败,这昭示着苏维埃帝国的衰落,同时也是俄罗斯世界影响力下滑阶段的开端。弗拉基米尔·普京成功加强了莫斯科在阿富汗、中亚和高 加索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他将这种成功看作是俄罗斯大国地位复兴的表现。
 
许多俄罗斯人仍对北约在上述地区的影响力忧心忡 忡。俄罗斯人不希望北约在阿富汗、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永久驻军。在12月举行的集安组织会议上,各成员国政府决定:非集安组织成员国,要想在集安组织成员 国内建立军事基地,须征得所在集安组织成员国的一致同意。目前,唯一一个位于集安组织成员国的外国军事基地,是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设立的空军基地。 新近当选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Almazbek Atambayev),已表态要求五角大楼须在2014年之前撤出这一基地。
 
俄罗斯希望北约的军事基地不再出现在俄划定的“势力范围”内。
 
目前,俄罗斯政府阐明其立场:莫斯科期待阿富汗 局势一旦稳定下来,那么,北约军队,即使不是全部撤离,,至少绝大部分的军队须离开。俄罗斯驻阿富汗大使扎米尔·卡布洛夫(Zamir Kabulov),简明扼要的说道:“北约失败,留下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并非俄罗斯利益之所在,我们更想看到的是北约圆满完成使命,留下一个并非自然形 成的地缘国家。”
 
直到那时,俄罗斯官员才一直试图利用北约对运输线的依赖来影响联军的行动和政策。俄罗斯多次表示:如果西方国家侵犯到俄罗斯的利益,例如进一步扩大北约成员国,那么莫斯科将中止运输线。
 
有观察员怀疑,在2005年6月的上海合作组织 领导人峰会上面,俄罗斯代表怂恿乌兹别克斯坦将美国军队驱逐出境。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当年7月便对美军发出驱逐令,限其180天内离境。这些观察员还认为, 某些俄罗斯官员随后还给吉尔吉斯斯坦施加压力,要求终止五角大楼撤出在玛纳斯的军事基地。
 
莫斯科行事所要顾虑的一个限制是,俄罗斯担心北 约官方将重新采取上世纪90年代的策略,随随便便就宣称胜利,留下一个乱象丛生的阿富汗,成为一个地区难题。2010年1月,《纽约时报》一篇评论文章的 作者鲍里斯·格罗莫夫(Boris Gromov)和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警告道:“如果北约假装目标达成,抽身离去,那么等待阿富汗和周边国家的,将会是骚乱频频。”格罗莫夫,莫斯科地区长官,曾任驻阿苏军第 40军司令。罗戈津,俄罗斯驻北约大使写道:“北约撤离将会让伊斯兰武装分子得到极大的扩张,中亚国家变得不稳定,产生大量难民,其中会有成千上万的难民 流入欧洲和俄罗斯,同时该地区的毒品问题将会恶化。”
 
俄罗斯最好的做法是向北约的阿富汗军事行动提供援助。一旦联军成功稳定了当地局势,俄罗斯人将会是第一个要求西方军队撤离的国家。

 

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系哈德逊研究所政治-军事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tical-Military Analysis at Hudson Institute)主任、高级研究员。他当前的研究领域既包含欧洲、欧亚大陆和东亚地区的安全发展问题,也包含美国的外交、国防和国土安全政策。

Copyright © 2012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