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中东示好

中东和中国各有优势:中东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以不干涉他国内政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在该地区的专制政权国家颇受欢迎。因此,中国反对西方为了阻止伊朗核计划而对伊朗强加制裁。本文作者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解释说,北京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购买量占伊朗出口总量20%。他回顾了近年来美国试图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历史,而与此同时,中国公司正与伊朗进行关于开展为期数年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的谈判。希罗报道称,中国智囊团网络中有一种共识,认为“伊朗在中东的实力不断增强,在与美国的较量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贸易胜过了政治,因为中国不仅与革命后的利比亚开展贸易,甚至与伊朗的宿敌沙特也进行了交易。虽然如此,中国要是指望中东奉行一贯的外交政策,那或许是一场赌博。——耶鲁全球

中国向中东示好

为得到石油,中国拒绝响应西方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号召
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
Monday, January 30, 2012


伦敦:中国11%的石油从伊朗进口,最近美国和欧洲旨在孤立伊朗的行动使中国陷入两难困境。它应该追随与它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西方阵营,还是忽视未得到联 合国支持的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号召,去维护它自身的能源安全呢?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期访问了三个海湾石油国家,北京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回避了这个问题。

 

 

温家宝强调了北京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确保稳步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把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扩大贸易。迄今为止,事实表明这一套指导原则足以让中国在动荡的中东地区应对自如。

 

1月18日,在多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描述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是“正常的贸易活动”。他说:“合法的贸易应该得到保护,否则世界经济秩序将会陷入混乱。”

 

他说这些话之时,美国财长盖特纳恰好访问北京,意欲游说中国领导人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华盛顿对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珠海振戎公司强加了制裁。

 

美 国宣称珠海振戎公司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在2010年7月与2011年1月期间,曾以中间人的身份安排运输了价值五亿美元的汽油到伊朗。为此,美国禁 止珠海振戎获得美国出口许可证和美国进出口银行金融服务或者在任何美国金融机构申请一千万美元以上的贷款。这些限制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因为据该公司发言 人称,“我们从来没有跟任何美国公司有过任何商业上的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说:“中国对能源的正常需求与伊朗核问题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应该受其影响。置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于国际法之上并强迫其它国家去遵循,这是不合理的。”

 

中 国的立场与白宫的预期目标截然相反。盖特纳在北京出席会议后,一位美国官员就伊朗的核计划问题说道,“全球大范围的外交行动将利用这项新法律,显著地加强 对伊朗施压,而奥巴马政府处于这外交行动的早期”。他说的新法律指的是《国防授权法案》,该法在12月31日获得签署成为法律,内容包括打击与伊朗中央银 行进行贸易的国外金融机构,尤其是购买石油的业务。

 

《环球时报》,一家由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喉舌《人民日报》拥有的小报,把盖特纳访华的使命描述为美国“大国心态”的再一次展现,不足挂齿。

 

北京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占伊朗出口量20%,与欧盟27个成员国石油进口量总和相当。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长,据高盛公司预测,到2013年年中,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1993年北京政府决定进口石油,那时伊朗成为最早向中国供应石油的国家。十年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参与了开发伊朗碳氢化合物资源的活动。

 

2004 年11月,正当华盛顿试图把伊朗的核文件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时,中国石化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及伊朗LNG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发雅达瓦兰油田的谅解备忘录。 该油田的石油储量达32亿桶,天然气储量达2.7万亿立方英尺,因此这也是迄今为止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达成的最大的碳氢化合物交易。

 

2008 年3月,当安理会因伊朗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对德黑兰实施第三轮制裁时,中国和伊朗达成了一项为期三年、价值33.9亿美元的交易,在伊朗巨大的南帕尔斯油气 田开采液化天然气。接着在2009年1月伊朗与中国石油又谈成了一笔交易。同年,中国公司与伊朗签署了价值80亿美元的合同,旨在帮助两家伊朗炼油厂扩 容。

 

由于华盛顿对伊朗进行的以美元为货币的交易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北京和德黑兰采取了实物交易来克服障碍。2011年7月他们签署了几份协议,同意中国公司在伊朗基础设施工程中进行投资,而德黑兰也同意向中国出口铬矿石。

 

为寻求能源安全,考虑到从波斯湾和东非到中国港口航道的脆弱性,中国领导人十多年以前决定减少用油轮运输进口石油的比重。

 

目前在中国的四个主要石油供应国,即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和俄罗斯之中,只有俄罗斯通过陆路管道每天向中国输送将近四十万桶石油。余下的三个主要供应国中,只有伊朗拥有提供陆路管道输送的潜力。

 

一 条从中国新疆、穿过中亚几个共和国到达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在2009年12月开始动工,而从土库曼斯坦至伊朗东部已有现成的天然气管道相连。两个月 前,温家宝在北京会见伊朗第一副总统时指出,将深化两国在贸易和能源上的合作,并称中国十分重视与德黑兰“在国际事务上的密切协调”。

 

温 家宝的话反映出中国智囊团们的共识,认为伊朗在中东的实力不断增强,在与美国的较量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 第四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的发言中,温家宝指出尽管政治动荡,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2011年创下了新高。

 

卡扎菲执政时期,中国与石油资源丰富的利比亚关系良好。它与俄罗斯一道,被北约对联合国安理会3月的决议的解释所激怒,为了保护平民,在内战中站在了反对卡扎菲的武装分子一边。卡扎菲倒台后的三个月内,北京每天从新政权购买6.7万桶石油。

 

温家宝访问期间,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定了85亿美元的交易用于合资一家炼油厂,并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在中国天津建造一家石化工厂。沙特向中国提供的石油几乎是伊朗的两倍。北京仍旧坚持其传统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跟俄罗斯一道,它反对安理会201110月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决议,要求因武力镇压抗议者而制裁阿萨德政权。温家宝欢迎阿盟进行斡旋来解除危机,并呼吁国际社会扮演建设性的角色。

 

他提到伊朗时也这样说,认为考虑到“地区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消除紧张局势“对所有相关各方都是有利的”。同时他宣布:“中国支持核不扩散,如果伊朗发展或拥有核武器,中国将会反对”。由于中国1992年便签署了1970年核不扩散条约,温家宝的言论也只是对长期政策的重申而已。

 

作为崛起中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喜欢中东的现状,认为这能够继续满足它不断增加的对中东碳氢化合物的需求,它能在那里留下更大的脚印,同时赶走来自西方的要求它反对伊朗的压力。

 迪利普•希罗是《帝国之后:一个多极化世界的产生》一书的作者。点击此处阅读节选。他的新书《灾难领域:南亚的伊斯兰圣战士》将于4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Copyright © 2012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