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能否互助共荣?
北约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进入收官阶段,但眼下阿国却不比2001年北约进驻时更稳定几分。防务费用吃掉了国际援助的大头,阿富汗与邻国巴基斯坦正亟待良好的政府治理来引领国家重建。“几千亿洒在了阿富汗,但是却没有多少用在真正有助于阿富汗经济发展的事上。”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研究所马歇尔•B•科因主任(Marshall B. Coyne Director)宝拉•纽伯格(Paula Newberg)如是说道。多年的战争早已把阿富汗打得七零八落,同时还留下了一连串危险的问题。尽管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正慢慢撤离阿富汗,但国防安全仍将是该国长期的国务重点。纽伯格认为,大量的援建工人以及外交项目都很可能会随着驻军一起撤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人民将发现最终留下的只有自己。地区和平的最后一丝希望将系于国民还有各类组织机构间相互合作的努力。我们只能希望,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人民慢慢意识到,经济合作要好过干预、斗争、腐败还有贫困,后四者将只会令恐怖主义滋生。——耶鲁全球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能否互助共荣?
北约撤离,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合作成了最后的希望
Friday, March 30, 2012

华盛顿:阿富汗与美国仍在为丢人的局势判断错误还有各种关于解决路径及目标设置的分歧争论不休,紧张局势一再升级,不过,两国政府都已承认北约即将撤离。在有关美国和北约军事力量提前撤离阿富汗的讨论中,主要的焦点集中在士兵数量、作战战略、领土纠纷、意识形态,还有哪方政策受阻,哪方利益受损,谁和谁能签订协议,谁又能在西方军队离开后掌管阿富汗。
这些问题对阿富汗及其邻国的未来都至关重要。但同时,这些问题又都是短期的、交易性的。阿富汗国情如此之复杂,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更是盘根纠结,几十年战争之后,地区复兴仍未上路,所以说到底,这些问题都还是片面的,我们无以透过它们来看清一切。多年来,建立阿富汗“民族”一直被认为和西方目标无关,然而现在看来,阿富汗的国家建立正是这个地区所需要的,这方面努力的缺失带来种种危险。
凿凿证据随手可得。在驻军撤离之前,世界银行和阿富汗政府近来联合对阿富汗后北约时期的经济前景做出评估,报告点出了长期为局内人所知的事实:外国驻军吃掉了大量的国际救援,基本民生需求常常被冷落一边。不过,尽管军事倾向严重,国际援助对阿富汗政府和国家来说仍然还是救命皇粮。随着北约离去,施助国家对阿富汗前景争执不休,民间救助也可能会逐步减少。
仅就财政方面来看,从驻军防卫转向由阿富汗本国管控防卫将充满挑战。世界银行发布的《阿富汗的转型:展望2014》(Transition in Afghanistan: Looking Beyond 2014)中提到,在2010到2011财政年度,阿富汗的公共财政总支出为171亿美元,其中援助资金占157亿,比例高达惊人的92%。但要和美国对军事行动的援助比起来,这些就算不了什么了。截至2011年底,美国军事资金援助攀升到4440亿美元。正如阿富汗政府一直所说的那样,大多数军事基金都把钱砸在了阿富汗,但一般很少花在阿富汗平民身上。北约刚刚推出阿富汗第一政策(Afghan First Policy),鼓励开发利用本地服务和资源,这时北约盟军就准备离开了。几千亿洒在了阿富汗,但是却没有多少用在真正有助于阿富汗经济发展的事上。
这些令人生畏的挑战在2012联合国阿富汗人道主义呼吁(2012 United Nations humanitarian appeal for Afghanistan)详尽细致的草稿中都被明确点出。报告中写道,“阿富汗仍身处一场延续着的危机之中。”的确,一年年过去,阿富汗境内不曾得过太平。人道主义援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暴力冲力、平民伤亡、人口迁置、不断频发的自然灾害还有糟糕的政府治理都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警钟长鸣。大多数阿富汗人只能继续挣扎,潦倒于艰难的农耕生活,北约的离去其实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过去十年,大量的援助资金流入了国防以及那些资金富足但充满危险的地方,贫苦的阿富汗民众很难从中得到好处。对大多数人来说,人身安全成了一种矛盾。
安全防务的财政缺口如此之大,国家发展的投资就变得愈加艰难了。尽管阿富汗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经常指责驻军在阿境内肆意破坏,但其实援助机构已经很难,甚至可以说是不能,在非安全地带开展行动。驻军离开后,情况可能会更糟。拨拨算珠,人们同样会发现这个道理:没有防务需求,援助就会消失;没有援助,国家就难以为继。
一个没钱的阿富汗,或者至少是,没有可征税收入来支撑政府必要运作的阿富汗,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微小的私营领域对国家财政贡献很少,自身生命力越来越脆弱,直接促成一个官僚荫庇、腐败猖獗的经济体系不断壮大。没有自给自足的国库既是不稳定的征兆又是进一步冲突的诱因。阿富汗目前处境很危险,没有足够的资金,国内局势又不稳定,在羽翼未丰的情况下断然脱开北约的保护,对其自身发展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阿富汗左右邻国常年争吵不休,眼下的情况更将会引发不断的地区争端、跨国掠夺,导致人道主义危机,令经济发生进一步衰退。
阿富汗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老靠外国捐赠过日子。对见证20世纪90年代初阿富汗国家失效的人来说,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耳熟。卡尔扎伊早期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本意于建立一个愈加自足的国家,但十年战争打乱了计划。北约的撤离或许能提供足够的经济刺激令阿富汗人意识到,他们必须建立一个可靠而有能力的国家来避免继续陷于贫困。同时,阿富汗的邻国们——尤其是巴基斯坦,它至今仍接纳着200万的阿富汗难民——或许也能从中认识到,修复阿富汗的经济创伤对他们而言也是最有利的。
这对巴基斯坦军队而言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但是,一连串意在维护本国安全的跨境干预却一直无甚效果:士兵和平民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尽管反塔利班部队在阿富汗边界宣布获得胜利,但国内叛军队伍却不断壮大;面对鲁莽的情报官员、不着调的将军还有腐败的政客,年轻一代更是对这个军权国家没有了耐心。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政治不满情绪严重,政客、法官,毫无疑问地,还有那些将军们都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角色,以及他们在过去六十年里所建造的这个国家的本质。
这一政治信息可以促使两国建立起新的关系。尽管此刻所处的这个起点并不算太好,但背后变革的思路却是希望所在。
巴基斯坦3000美金的人均收入是阿富汗人想都不敢想的,巴基斯坦的经济虽然比阿富汗规模更大更多元化,但也并不兴旺。战争开支对国家财政形成重创,地区不信任与不稳定一一化作投资损失。这些都是巴在阿境内的武装活动所导致的结果,同时,正如许多巴基斯坦人所认为的那样,巴国不应和美国结盟,而这一错误的联合也是诸多问题的始作俑者。要说巴基斯坦能从阿富汗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那就是,安全并不只是有军队就好,战争不能解决贫困,封闭边境也阻挠不了受惊挨饿的难民,掠夺者终将输掉战争。
其实,和政府角色相比,经济合作的推动力更多地是来自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商人。双方商务部已重启关于打击走私贩毒、鼓励双边贸易的讨论。两国政府正在协商有关运输和能源项目的可行计划。这些经济议程倒也不是新的:联合国在十年前就提出过类似的战略规划,但不少项目都在近年夭折。好在,双方的需要成就了一股强大的推力。当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有伊朗三国总统上周举行会面的时候,他们关于战争的谈话总是火药味十足,但谈起过境贸易协议时,他们都变得坦诚友好起来。
北约即将撤离阿富汗,美国在巴基斯坦的势力也一定会逐渐减少,眼下,两国必须重新审视彼此的双边关系;随着经济成为两国关系的重心,阿、巴之间极有可能冰释前嫌,重建友谊。两国都曾给对方带来过前所未有的痛苦,而通过这条路径,他们将得以认真思考如何一步步实现重建。
北约总是要离开阿富汗的。如今,一系列充满挑战的重建工作都应该落脚于最需要的地方:喀布尔(Kabul)和伊斯兰堡(Islamabad)所在的家园。
宝拉·纽伯格是乔治城大学外交研究所的马歇尔·B·科因主任。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