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加剧,亚洲夹缝生存

由于欧美经济停滞不前,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以及整个亚洲会上升为主导全球的力量。但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家让•皮埃尔•雷曼(Jean-Pierre Lehmann)指出,亚洲的势力还存在不确定性。在经济上,亚洲国家越来越依靠中国作为自己的经济合作伙伴,但是在安全保护问题上他们却愈加指望美国。越南、澳大利亚、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很欢迎外国直接投资和与中国开展贸易,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支持美国在领土争端(特别是中国南海争端)和贸易争端(如中国突然禁止对日出口稀土)中的立场。美国和中国是竞争对手,但在贸易、金融等诸多领域也有深切的联系。雷曼认为,安全和经济关系上的日益失衡以及重要事件沟通上的不平衡不可持续。一些区域性组织试图避开其中的矛盾,他们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小心斡旋。这些趋势在全球责任方面,为亚洲不可避免的崛起带来了疑云。——耶鲁全球

中美竞争加剧,亚洲夹缝生存

亚洲依赖中国的经济贸易,同时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
让•皮埃尔•雷曼 (Jean-Pierre Lehmann)
Monday, April 30, 2012

在中国寻求金钱,向美国寻求保护: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两国为主要贸易伙伴(上图);美国与菲律宾在中国南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照片,航空结构机械一等兵威廉•孔特雷拉斯)

香港:在欧洲犹豫不前、美国因为失业率而愁眉不展的时候,亚洲在中国的领导下崛起,这已经成为了广为接受的新现实。但是人们很少注意到一个异常之处:经济上,亚洲与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是在军事上却越来越依赖美国了。
 
澳大利亚的CEO们在昆士兰州的海曼岛上度假时,一位安全专家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不再重合了,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首次出现这样的状况。澳大利亚最初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是英国,后来变成了美国。
 
中 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外,中国也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驱动力量,尤其是那些从事商品出口的国家。然而,澳大利亚一直都是 美国最亲密的战略和军事盟友之一,从二战到朝鲜问题、越南问题及伊拉克战争都是如此。奥巴马政府向达尔文(Darwin)进驻2500名美军的计划就是为 了巩固这些关系,这也反映了美国向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倾斜。美国和中国并不是交战国,但是双方的敌对状态越来越明显。至少,夹在两者之间并不轻松。
 
世 界上有许多热点地区,或许最热的要数中国南海地区了。中国政府认为该地区是自己“核心利益”的一部分,而美国则坚持要求自由航行权。除了对资源的争夺,人 们在当地的命名问题上也存在争议。越南是这个地区与中国关系最为紧张的一个国家,越南人憎恶“中国南海”这个西方通用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名字,他们将这片 海域称为“东海”。最近,中国和菲律宾的船只在斯卡伯勒浅滩区(Scarborough Shoal area)发生了冲突,中国认为这片地区是中国南海领海的一部分,而菲律宾则声称这里属于西菲律宾海。
 
亚太地区很多国家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持有怀疑态度。菲律宾一直是美国的长期盟友,甚至美国的宿敌越南也逐渐寻求美国的保护。总的来说,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都比较温和。与此同时,该地区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了。
 
最 近,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的贸易额为3623亿美元),仅次于欧盟(5672亿美元)和美国(4466亿美 元)。而且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大:2011年,两者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24%。贸易增长的一个结果就是,中国与东盟于2010年1月缔 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从人口上说,这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从GDP的角度说,这也是世界第三大市场。
 
美 国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还有一小部分在东南亚——菲律宾有142人;新加坡163人;泰国142人。但是美国的影响力正在加强,其中 美国海军太平洋司令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的主要盟友是澳大利亚,另外菲律宾和新加坡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军事联盟也升级了。
 
让 我们看一下北边的朝鲜半岛:朝鲜试射远程导弹失败。这种丢面子的事情还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而中朝关系以及中国对朝鲜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谜。对于韩国来 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韩国与中国的贸易份额是27%,要大于日韩和美韩的贸易总额(分别为8%和11%)。朝鲜半岛并没有达成和平条约来结束朝鲜 战争,只有一个停战协议。鉴于朝鲜政权的奥威尔性质(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政府控制)及其明显的核野心,朝鲜半岛是亚洲最有可能上演军事冲突的地方之一。 因此,韩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都要依赖美国来维护自己的安全。美国在没有冲突的地区也有驻兵,其中驻扎在韩国的美军人数为28500,居第三位,仅次于德 国(53766人)和日本(39222人)。
 
20 世纪上半叶,日本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到1945年9月日本战败期间,日本都在寻求建立一个大东亚共 荣圈。日本投降以后,美国最初想对之施以惩罚,削弱它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胜利以及朝鲜战争之后,美国迅速改变策略,帮助日本重建 经济,并将之变成了一个被动但忠诚的默许盟友。日本没有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早期为其制定了“和平宪法”,但是日本为这些战 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和物质支持。  
 
几 十年来,日本都在按照美国的要求发展着。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亚洲第一大强国。但是因为之前的战争历史,20世纪下半叶,日本在亚洲实施了 所谓的低调政策。该世纪最让人吃惊的事情就是日本是如何隐于无形的,特别是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后。在关于亚洲问题的论坛和会议上,日本 往往缺席,只是顺便提一下名字而已。
 
经 济上,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深。2008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贸易份额在20%以上,另外日本的对外投资中,对华投资的增 长速度也是最快的。日本对华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半成品,中国已经成为了日本全球供应链的中心枢纽,对华出口是振兴日本经济的、难得的一股动力。日本也 与中国存在很多纠纷,包括领土问题,特别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尖阁群岛的主权问题。两国在经济领域也有纷争,比如最近中国就发布了禁止向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制 造业需要的稀土的禁令。
 
在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半岛,人们都注意到了同一种二分模式,即经济上依赖中国,但是军事上局势紧张。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东北亚国家——中国、韩国和日本——就 没有一个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制度建设的大部分责任落在了东盟这个十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联盟身上了。东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东盟+1,东盟+3,东 盟+ 6,东盟地区论坛(ARF),《清迈倡议》和东亚共同体等。东盟拥有了地区中心地位。制定这些举措的过程中要考虑将谁囊括在内,将谁排除在外,同时要考虑 如何在纳入中国的同时不得罪美国。美国积极推动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建立。日本、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因为中国受到了明显排斥而犹豫了,他们陷入了一个进退 维谷的境地。
 
亚 太地区的局势是危险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强大的区域组织是不太可能的。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实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庞大的 美国市场和投资机会,这让美国、亚洲和中国之间的三角关系又起波澜。虽然经济上成就颇丰,但是因为在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上比较薄弱,亚太地区还是前途飘 摇。


让•皮埃尔•雷曼是瑞士洛桑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系的名誉教授、埃维昂组织(Evian Group)创始人、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Fung Global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以及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作者将在文章发表一周之后收集读者提问。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