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为全球领袖——还没到时候
某些亚洲人吹嘘亚洲已经掌握了成功的法门并最终将成为世界的领袖,但一位新加坡的学者兼企业领导人却对这种妄自尊大情绪保持了谨慎。研究西方文明的历史能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它为何能主宰全球,新加坡管理大学主席和悦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何光平提醒道,欧美能崛起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绝非只是因为经济或武力原因那么简单。相反,这种影响力建立在对法律规则、政教分离和科学追求的“创新甚至是革命性思维”之上。阻碍一国成为领导者的原因是它没能成功开展思想创新和政治改革,具体就各国而言,这包括印度的贫困和政治分裂、中国对不同政见者的恐惧、日本的停滞和其它地区不断恶化的不平等现象。谁都可以成为下一个能主导世界的新文化,但该作者认为它只来自能够拥抱多元化和创新思维,以及在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上追求高标准的国家。——耶鲁全球
亚洲成为全球领袖——还没到时候
亚洲是否会步西方思想破产的后尘,成为骄傲自大的受害者,还是会创造新的可持续前景?
Monday, May 14, 2012
新加坡:随着欧洲经济在第二轮衰退的边缘上摇晃以及美国复苏步履蹒跚,亚洲却呈现一派乐观气象。在那些最近参加泰国“解读变局中的路标”会议的那些亚洲胜利论者们眼里,指路牌上的标志既大又清楚地指向了美好的未来。
我个人却不那么肯定,因为许多路标上的措辞与不少指向死胡同和空中楼阁的标志混淆不清。在热切期待亚洲时代降临的这股潮流中,亚洲却很可能成为狂妄自大心态的受害者——在世界历史上它曾是多次失败背后的主要原因。
欧 洲过去并非是命中注定要主宰世界数百年,同样,亚洲的崛起也不是命中注定的。欧洲帝国主义,以及随后美国霸权的崛起并不能简单归结于武力推动下的经济扩 张。它的基础建立在一系列创新甚至是革命性的思维之上,其中包括法律规则至上原则、政教分离、对经验性和科学世界观的追求,同时还有依靠自由民主和市场资 本主义建立起来的各种现代国家制度。当初将西方推上宝座的思想活力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旧秩序已失效而新秩序尚未成型的这种困局。
那么亚洲是否能够出来应付局面,并且在思想真空中为已经破产的思维提供新的解决办法?它是否能创造性地突破束缚了自身几个世纪之久的禁忌和保守观念?亚洲的经济增长是否伴随着与之相称的思想创新活力?
本地区的格局为我们提供了这些问题的线索。
拿 印度来做个例子:这个国家在数不清的挑战面前仍然保持住了世界最大现行民主国家的地位。然而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持续的冲突和矛盾却让印度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几乎失调。另外尽管印度人有理由为自己在科学、艺术和经济上的成就自豪,可是长期无法让极度贫困人口脱贫却仍然是一个发人深省、但希望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 挑战。
而 亚洲另外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中国,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与印度不同,该国政府帮助许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其私人资本主义也与强大的国家 资本主义共存共荣。但是它没有形成像印度那样一个活跃的公民社会,同时它在最近薄熙来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那种不透明的政治结构,也可能是难以维持的。
印度的问题是缺乏政治共识,而中国是共识太强。印度是民主过头而经济平等不够,而中国则是消除了贫困但却压制了民主。
印 度的思想领袖们意识到民主并未减少不平等,也没有改善大多数印度人的生活。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则看到当前的政治体制问题,尽管笼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光环之 下,却是脆弱和难以为继的。但是这两个国家除了明白必须进行大规模变革之外,却不知道该如何前进。思想创新和政治权力并未结成一体。
日本的社会凝聚力与中国和印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类似的同质和保守观念也让它坐困愁城,拿不出新思路把国家带出令人窒息的岛国偏狭性。
韩国、台湾和新加坡也许是在某些政治学者所称的“发达威权主义”下快速增长并成功转型为自由民主制度的最佳范例,但是它们的模式却又很难移植到更大、更多元的社会。
至于东南亚,虽然它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末那场几乎导致当地私营经济瘫痪和银行业毁灭的金融危机中复苏了过来,但是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尚未解决的内部矛盾仍在持续蔓延。
我 们固然不能否认处于上升阶段的亚洲文明的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然而对于认为亚洲在本世纪必然成功的胜利论者们过早地开会庆祝,我们也很难苟同。即便那 些坚信亚洲时代已经来临的人也千万不要骄傲。我们需要在多元化和创新思维领导下,把亚洲经济的崛起转变为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和新的范式。
亚 洲尤其需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通过它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导者的合作,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一个例子是我们迫切需要抛弃那种高度 个人主义的美国式资本主义——从好的一面来说它极大地鼓励了冒险,然而从坏的方面讲,它也因为拿别人的钱来投机赌博造成了惊人的不平等。资本主义不是举世 皆同的;经过历史和文化的塑造,它也形成了北欧变体和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并不一定完全坏掉了,但是经过近期的金融灾难之后,亚洲不应该盲目采用这种制度。
亚 洲需要深入挖掘其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来获得创造亚洲式资本主义的灵感。我们有相互义务形成的网络,因此不妨将这种亚洲共同和持续的社会伦理传统当作一个灵感 的来源。亚洲的这种社群文化特征如果能在思想上增强并加以培育和发展,应该可以取代高度个人化和丛林化的美式资本主义。社群资本主义可成为具有亚洲特色的 伦理创富模式,它将更看重企业所有者、雇员、客户、供应商和大范围社会等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资本的回报。
换句话说,社群资本主义是利益相关方推动的,而不只是股东推动的。
全 球化的一大矛盾是世界范围内不断恶化的收入不平等,其中以亚洲为甚。这里没有中间道路,也没有模棱两可的态度可以让亚洲精英因为促进增长而居功自傲,但又 不承担其负面后果。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亚洲企业领导人今天正在做这种模棱两可的事情。他们把头埋进沙子里,认为只要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创造和消费财富,他们就会成为高效资本主义那只“看不见的手”。然而这还不够好,因为我们看到无节制的资本主义并只有绝对的好,相反企业家们还往往加深了它的缺点。
历史已经展示有多少现代和进步社会的制度,例如自由民主或普选,产生于上升经济阶层,即资产阶级的需求。亚洲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需要像数百年前欧洲前辈那样发挥相同的历史作用。
指导思想不一定非得要是宏伟或远见卓识的想法,而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而实用的主意。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并没有自夸要当世界思想领袖;它只是默默地为自身不断变化的情况创造了解决之道,从而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新加坡多年前就为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住房问题而推出了自己的方法,此举被广泛称赞为一条革命性的思路。在资源可持续管理领域,新加坡也许是世界领先的榜样之一。
在整个亚洲的一系列领域还有许多创新和启发性思维领导的例子。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实现对未来的愿景,亚洲需要开展根本性的范式变革,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的治理方面。对于当前精英所做的一切,我们的下一代也许会感谢或责怪,但是如果什么也不做,他们就只能失望。
何光平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主席和悦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主席。
2012年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