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族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抬头

在印度尼西亚,当外国投资者对某个项目(比如收购银行或修建港口)表示感兴趣时,政府便用一些新的规制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挫败项目交易和巩固国家控股企业。税收对原材料、矿产或棕榈油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激励印尼境内的精加工。虽然全球化和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亚洲的繁荣,印尼却在排挤外国投资者,转而依靠自身的稳定增长和庞大国内市场来维持财富。《亚洲哨兵报》(Asia Sentinel)编辑约翰•贝特尔森(John Berthelsen)警告说,这类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姿态可能侵蚀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地位。他报道说,印尼商会(Kadin)“想要印尼拥有资源‘所有权’,而只与外国公司缔结服务合同”。由于新的投资规则,高技术跨国公司的勘探活动已经基本停顿。面对着不确定性和国际信贷机构的警告,外国投资者将会对进入印尼市场一事举棋不定。——耶鲁全球

经济民族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抬头

印度尼西亚凭借稳定的增长及其庞大的经济来排挤外国投资者
约翰•贝特尔森(John Berthelsen)
Tuesday, June 5, 2012

矿业民族主义:印尼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想要推行矿业国有化(上图);印尼矿工在格拉斯伯格露天矿工作,这座矿是由以美国为本部的弗里波特-麦克莫兰铜金矿公司(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运营的。

 雅加达: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星展集团(DBS Holdings Group)在四月份宣布,它将斥资72亿美元收购印尼第六大银行金融银行(Bank Danamon)。仅仅三周之后,印度尼西亚银行(即印尼中央银行)便宣布,它将发布新规则来限制国际资本在地方银行的所有权,并延迟了金融银行收购计划——一直推延到正式颁布新的所有权规则,并且新加坡方面同意出借人在两国从事活动的互惠安排。谁也不清楚这事情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此事至少让另外三家有意收购印尼公共事业机构的外国银行打了退堂鼓。

 
印尼那棘手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对跨国投资的反感不断增长,前述限购规则只是其最新表现。尽管印尼在过去十年里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该国政府却在考虑采取诸多举措,凭借国企的资源垄断维系自身地位,而这可能最终殃及它的经济增长,并动摇其全球地位。
 
这惹恼了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公司(Standard & Poor’s),标普在四月末拒绝上调印尼既有的BB+主权债务等级(这仍比投资等级低一级),因为印尼吸引投资的计划冒着“政策失误”的风险。
 
有什么政策失误呢?比如,印尼政府四月底宣布,一家与政府有连带关系的公司(即印尼港口集团公司,Indonesian Ports Corporation)将斥资19亿美元在雅加达北部的丹戎不碌(Tanjung Priok)新建港口。这一丰碑式的大手笔可以说是印尼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建设项目之一。政府之前取消了针对该港口的跨国招标,这让参与竞标的公私合作者义愤填膺,因为他们为准备竞标投入巨额资金,最终却被踢出局,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嗜好立足于该国6%强的稳定增长以及在2007年全球信贷危机期间的闪亮表现,使得印尼政府,尤其是印尼商会(Kadin),有胆量继续遏制外资流入。
 
在一个见证了全球化和外国直接投资乃是通向繁荣之路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在很大程度上是特立独行的。不过雅加达方面很清楚,它在统领的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国内消费使该国免于被全球金融危机击垮。印尼还是世界第一大棕榈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以及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外国投资者小心翼翼、络绎不绝,因为他们渴望利用印尼1.1万亿美元国内经济总量及其出口潜力分一杯羹。
 
新的贸易管控措施将适用于14种金属的出口,包括铁矿砂、锰、金、银、铜等。政府将只允许出口精加工产品,这会迫使印尼境内进行更多的高附加值生产。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三月初签署生效了一部新法律,迫使持有矿业及矿业经营许可证的外国投资者在5年内开始将矿业运营转让给印尼投资者,结果矿产勘探嘎然而止,跨国投资者心灰意冷。
 
转让进程必须在矿业生产的第6年启动。按照现行法规,到第6年时印度尼西亚投资者须拥有至少20%的产权,这一比例将在第7年时增加到30%,在第8年时增加到37%,在第9年时增加到44%,最终增加到51%。
 
另外,印尼政府4月份宣布,今年计划对煤炭和贱金属征收25%的出口税,该税率将在2013年飙升至50%,它指望着据此推动国内投资,并更多地瓜分矿业利润。
 
印尼索回矿业经营的野心,可能最终导致完全剥夺像美国矿业巨头弗里波特·麦克莫兰——它运营着位于巴布亚省苏迪曼山脉(Sudirman Mountain Range in Papua)的世界第一大铜金矿——这类公司的所有权,然后再雇佣它们作为承包方。
 
弗里波特目前依据一项为期30年的工程合同进行矿业运营,对矿山拥有90.64%的产权,剩下的9.36%归印尼政府所有。总公司相信该合同铁打不动,先前曾说:要对该工程合同做出任何变动,须事先征得弗里波特·麦克莫兰与印尼政府双方的同意。
 
2月份公布新的转让规则之后,弗里波特曾表示不会受其影响。然而,印尼商会内的人士指出,假如他们一意孤行,就将终止他们的利润分享和长期矿权。尽管弗里波特表示有信心履行完目前的合同,它还是得有所顾虑。
 
据说印尼商会准备修改宪法中的资源准则,这样一来原材料就不归“人民”所有,而属于像国家能源公司Pertamina这样的国有企业。有议院官员说,正是由于宪法第33条,以及苏加诺允许外国人开采资源的做法,外国公司才得以凭借他们能够采掘的矿石或燃气把持数十亿美元的资产——用这些矿石或燃气从作为印尼资源的表面“所有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
 
印尼商会希望印尼成为资源的“所有者”,只与外国公司缔结服务合同。这样一来,议院官员以为国有企业就能够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筹集数千亿资金。他们认为,既然印尼达到了富足并正在实现其潜力,或许是时候完成苏哈托(Suharto)的1958年革命、驱逐外国人、剥夺他们的特许权,并把这些企业交给Pertamina这样的国有企业。
 
政府看来很清楚,针对采掘工业部门的保护主义举措将酿成恶果,这在勘探领域表现尤甚,因为这一领域中的高端活动是由高技术跨国公司完成的,它们能够在国内公司不明所以的地方驾轻就熟地工作。鉴于出台了更加苛刻的投资规则,勘探工作基本停止。
 
但政府和印尼商会认为,他们最终能够摆平这些附随后果,而且虽然整个蛋糕变小了,印尼到底还是分得了更大的一块——况且这是印尼人自己的蛋糕。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不限于矿产领域。去年10月份,政府为了提振本国疲软的棕榈油精加工能力,引入了一种新的出口税结构,在毛棕榈油和精炼棕榈油之间进行了更广泛的区分,从而使得印尼这个世界最大棕榈油生产国能够销售更加便宜的精炼油产品并挤占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而马来西亚一直在寻找制衡举措但迄今未果。
 
与此同时,东南亚贸易知识网络(Trade Knowledge Network of Southeast Asia)的材料显示,印尼一直在运用种种基于非关税举措的策略,包括对多种进口产品增加检验检疫要求,以及对多种进口产品使用印尼国家标准而非国际标准。根据产业部的数据,须满足共计86项强制性印尼国家标准(简称SNIs)和6000项非强制性印尼国家标准,尽管世贸组织必定赞成这一清单。印度尼西亚从1995年以来就是世贸组织成员国。
 
印尼贸易安全委员会(Indonesian Trade Security Committee,简称KPPI)的调查结果表明,根据世贸组织2010年的数据,印度尼西亚在动用保护主义贸易壁垒的国家里位列第3位,仅次于印度和土耳其。贸易部的资料显示,或许是出于报复,有超过12个国家对印尼产品采取反倾销和安全保障措施。目前尚不清楚事态的下一步发展动向。有消息称这一收紧过程是“渗漏”。但它还将持续下去。

 

约翰·贝特尔森担任《亚洲哨兵报》编辑,这是一家在线刊物,内容涉及有关亚洲政治、商务、经济及其它事务的新闻、评论和分析。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