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法律对非洲的正面影响

随着一位刚果军阀因雇佣童子军等罪行被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宣判科刑,正义的车轮总算在非洲步入正轨。另一项不期而遇的因素也在扶助非洲。BBC新闻记者汉弗莱•霍克斯利解释说,《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意在改革遭受08年信用危机重创的美国金融体系,其中第1502款涉及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所谓“争端矿产”(conflict minerals):凡涉嫌在供应链中使用刚果矿产(金、钶钽等用于生产手机和电子器件的关键矿产)的美国公司,皆须在美国证监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登记。这一款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取缔、但事实上在鼓动抵制这类业务。非洲的劳工和富国的消费者在网上越来越多地就惨绝人寰的工作条件和人权践踏问题交换意见。霍克斯利说,工作机会的多样化给了刚果东部的人和家园更多选择,这反驳了跨国公司的一项老生常谈的论调,即产品抵制会殃及供应链末端的赤贫者。不断增长的意识迫使供应链产生改变。——耶鲁全球

美国法律对非洲的正面影响

《多德-弗兰克法案》阻止美国公司在供应链中使用争端矿产
汉弗莱•霍克斯利(Humphrey Hawksley)
Tuesday, July 10, 2012

 布卡武:要想弄清异国他乡的软实力如何能够应对发展中世界的贫困和争端,最好看看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布卡武附近因战乱频仍而生灵涂炭的社群家园。

这里提到的软实力是美国一部新法律中鲜为人知的一款条文,这部法律就是为应对08年经济崩溃而制定的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它结合了美国参众两院的两项议案,其中第1502款特别涉及刚果东部的矿石生产问题。各种民兵组织借助矿产贸易的利润发动战争,过去15年来有600多万人因此丧生。这些矿产就是所谓的争端矿产,包括锡、钶钽和金,它们被用于生产电子器件及其它产品,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目标主要不在于扶助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民,而是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免受争端矿产之牵连。
 
比如,从刚果东部开采的黄金只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小部分。但其中大多进入非法贸易渠道,黑市销售额每年10亿美元,足以购买部落冲突中所需的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Kalashnikovs)和火箭炮。
 
目前,人们谴责争端矿产为军阀博斯科·恩塔干达(Bosco Ntaganda)提供了资金支持,已被国际战犯法庭列入黑名单的他4月份新发动了一场叛乱。
 
法案第1502款要求,若任何一家美国公司的产品有可能含有争端矿产,则需要去证监会登记。
 
虽然只是初见端倪,但《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推翻一套自19世纪以来极少变动的自然资源分配体系。当前这套体系青睐富裕的购买者(主要是西方民主国家),不利于发展中世界的贫困社群,而正是后者生产了消费品的原材料,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称之为“底层的10亿人”(Bottom Billion)。
 
尽管这部法律尚待完全落实,但随着各公司为保护信誉而拒绝从刚果东部进货,它已经促成了一场抵制。
 
一桶桶未售出的锡摆放在布卡武的仓库里。过着朝不保夕日子的矿工们,不得不谋求替代的收入来源,尽管经济形势多有变数,但不少人还是成功地找到了新工作。
 
人权组织也参与其中,与分裂的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一道鼎力支持这种改变。人权组织指出,无论多样化的开始有多么举步维艰,多样化毕竟会给各社群带去种种他们以前不曾有过的选择。
 
这就反驳了跨国公司数世纪以来的一种论调,即抵制只会殃及供应链末端的那些人。
 
刚果东部发生的事情证明,情况并不如此。这反过来也反映了影响不断扩大的一种观点,要求施压变革全球贸易,不仅只是矿产,还有棉花、可可、糖等其它原材料,在这些贸易中依然广泛存在着童工、非法人口买卖和危险工作条件。
 
亚非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并凸显出国际贸易中各种破坏性的不平等状况。与西方民主国家的消费者不同,这些新兴消费者在寻求脱贫致富及人格尊严方面有着亲身体会,因而也更加将心比心。
 
现在,技术使得穷人和高端消费者都能更清楚地了解这套体系的运作情况。布卡武周边掘金者们的手机,直接与世界市场价格相连。他们知道,虽然黄金价格在过去10年间翻了5倍,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水涨船高、同步递增。
 
消费者也能核查一家公司如何在其产品上用心,如何关心那些在其供应链上的劳动者。
 
于是,供应者和消费者就一起给跨国公司提出了新问题:跨国公司应如何弄到原料产品,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公平地分割利益?
 
当前的体系运作情况大致如下。
 
自半世纪之前开始的去殖民化进程以来,诸多有着丰富商品资源的国家的统治者都任由国民贫困如旧,同时从西方政府的援助以及跨国贸易的税收中攫取利益。
 
西方民主国家嘴上说要杜绝腐败和独裁,但它们以及它们的跨国公司却在享受那些威权政体带来的稳定。
 
直到近来,也鲜有促成变革的长期计划。
 
不过,随着中东和北非地区相继爆发起义,跨国公司不得不倾听那些反对贸易方法的渐强的声音。一旦公司捅了娄子,就可能失去供应链,也就无法为股东带来利润。
 
:
甚至在目前《多德-弗兰克法案》立法的早期阶段,我们也能得出一些结论:
 
一、变革的动力不是来自跨国公司本身。尽管有些公司的确参与变革,但绝大多数并不如此,它们依然指望原料产品的价格保持低位,从而为股东们攫取利益。
 
活动家们提到,摩托罗拉和英特尔这两家公司都已走访矿区,并形成正面影响。在可可贸易中,世界头号食品公司雀巢在甜点产业中独树一帜,上月宣布一些计划,以便终止象牙海岸可可公司的童工现象。
 
二、我们曾经需要美国的立法力量来推行变革,这一情况很可能还会出现。2001年《哈金-恩格尔国会协议》(Congressional Harkin-Engel Protocol)是最终促成雀巢政策变化的驱动力。
 
三、各种全球体制在《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倡议下团结起来。有34个国家参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正在制定方针,以便形成全球凝聚力,让欧洲公司及其它外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保持一致。
 
各种产业协会正在通力配合。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计划今年年底前制定出“不涉争端的黄金标准”(Conflict-Free Gold Standard)。国际锡产业协会(International Tin Industry Association)也在采取类似举措。
 
四、由立法强制推行的改革,对地方社群和国际商业运作都能产生重大而直接的影响。欧洲所赞成的自愿方针,要带来变革尚需时日,相对来讲美国的立法者比他们的欧洲同行更乐于运用立法力量。
 
五、美国国会可能关注其它供应链。
 
《多德-弗兰克法案》第1502款只是点出了非洲一小块区域内一个影响有限的问题。但这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被选出来的议会代表感到有义务提醒跨国公司相关的行为守则。
 
西方企业一直有足够的机会去发展自我约束的贸易作法,在供应链中提供公平待遇。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例子告诉我们,纵然面对多少年来血流成河的景象,它们还是没有那么做。
 
但随着“底层10亿人”的声音越来越大,随着消费者对他们的苦难施以怜悯,变革已不可避免。与《多德-弗兰克法案》一样,美国主导的其它立法可以在童工、安全、非法交易等问题上让相关工业无颜以对。

 

汉弗莱·霍克斯利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事务(BBC World Affairs)的通讯记者。他的最新著作是《民主是吃人的:投票有什么好?》(Democracy Kills: What’s So Good About the Vote)。他的影片《我们的世界:黄金的诅咒》(Our World: The Curse of Gold)将在8月份的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BBC World News)中播出。
Copyright © 2012 Yal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