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平衡全球经济,势在必行

近年来,从拉美债务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到现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教训:全球不平衡发展的态势难以为继。由于坚信未来经济必定增长的错误理念,这些国家大量举债,使得经济的繁荣和稳定面临极大风险。全球经济增长现在面临困难:因担忧债务问题,美国消费者如今缩减花销;作为新兴新经济体的印度和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是无法弥补这一花销的。耶鲁大学教授、金融界资深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呼吁道:全世界尤其是世界最大的经贸伙伴美国和中国,必须直面债务危机这一现实,消除经济失衡。他提出一个重新平衡的方案,其中包括中国要发展其经济中的服务业。美国政治领导人必须停止攻击人民币,因为2005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而是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贸易模式,为什么跟这么多国家的多边贸易都不平衡。罗奇警告道:“可持续的经济繁荣,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美国人必须厉行节约,中国人则应当扩大消费,而所有国家都应当合理消费。——耶鲁全球

重新平衡全球经济,势在必行

全球要持续发展,美国必须增加储蓄,中国必须扩大消费
斯蒂芬•S•罗奇(Stephen S. Roach)
Thursday, July 19, 2012

购物车平衡:美国消费者在商场内举债消费(上图);中国人则捂紧口袋,商场内冷清不已(下图)

纽黑文:历史总是在重演,面临危机的世界经济给我们的教训都是一样的:不平衡的世界不能持续发展。
 
十年前,这个世界在短短三年间就经历了三大危机的考验:亚洲金融风暴、千禧危机以及美国股市泡沫破灭。一个经济发展失衡的世界,是无法应对未来必将发生的种种不对称冲击的。但人们对此置之不理,不稳定的全球经济继续向边缘迈进。
 
而 置之不理的代价是高昂的。就在2008年末,世界经济看到了深渊,遭受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可悲的是,这仅仅是过去30年 间所发生的一连串危机的最新一轮,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球就经历了拉美债务危机、次贷危机,再到如今横行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大多数这些经济危机的背 后,都是宏观经济的失衡,这种失衡本是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克制的和负责任的政策而得以避免。然而,事实证明,虚假繁荣的诱惑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步。
 
在失衡的全球宏观经济等式中,有必要了解对供需双方分别起作用的因素。需求一方以美国消费者为主。占全球人口4%的美国,每年消费额约10.7万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和印度,合起来将近占全球人口40%,消费额大约是2.5万亿美元。
 
考 虑到全球消费需求的这种不平衡构成,全球消费前景可能很黯淡。主要根源可以归咎于美国。受美国的房地产和信贷泡沫的破裂的影响,美国的消费正在经历前所未 有的倒退。乏力的消费增长,在危机肆虐的欧洲和日本也可能持续存在。而中国和印度在消费需求方面虽有着广阔前景,却不足以抵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费需 求的锐减。
 
供 应一方由亚洲生产国家主导。但这个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具体而言,在发展中的泛亚洲区域,私人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从未像现在这么低,而自打从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暴跌中恢复以后,出口所占的比重也从未像现在这么高。鉴于发达经济体消费增长可能呈现 持续疲软的情况下,在全球经济增长等式中,以亚洲为主导的供应一方所面临的持续失衡,仍然是危机过后的环境中令人无比担忧的问题。
 
在 持续失衡方面,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明显。2007年,温家宝总理谈到中国经济的巨大悖论:中国经济表面上强大,但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实际上越来越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全球贸易下滑,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出口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 增长源。在缺乏外部需求的支撑和国内私人消费这一后盾的情况下,中国只能依赖于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大举刺激经济。
 
面 对重重危机,中国采取了必要措施,以此来保持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尽管如此,全球经济等式中的需求一方依旧低迷,让中国2012年中期的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回落至7.6%,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软着陆,但这背后也给出一个重要提示:中国必须改变其增长模式,通过扩大内需尤其是通过扩大私人消费,来实现消费对 经济更大的支持。
 
中国在最新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向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变,列为核心内容。其特色是三大支柱: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服务业在经济部门中占比最小,但从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来看,中国的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比制造业和建筑业要高出35%左右。通过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转型,中国可以放慢增长速度,同时又能达成消化劳动力的目标。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左右。随着中国城镇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加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就业机会,正在进行中的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提高中国人的综合工资收入是一大利好。
 
中国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缺乏经济保障的情形下,广大工薪阶层因担忧缺乏保障,将继续进行预防性储蓄,这会阻碍中国消费文化的盛行。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运用大量的反周期刺激措施,以避免可怕的经济硬着陆,并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进展,经济形势良好。短期政策基准贷款利率为6.0%,远远超出2.2%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率,且财政赤字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
 
尽管预测常规的下一次危机的根源和时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需要考虑存两种不稳定因素:
 
首 先是主权债务的风险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由于长期国债利率仍然处于低位,导致目前存在着一种虚假的自我满足感。2011年,所谓的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债务占 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了100%,为二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这可以让负债累累的国家暂时规避这个问题,但可能无法持续更长时间。
 
其次,中美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可能反而成为自身一系列失衡问题的牺牲品。尤其让人头疼的是华盛顿的党派倾向,两党都热衷于抨击中国,要求中国务必要让人民币升值,否则将实施贸易制裁。
 
这 种回应是大错特错。美国所面临的是多边贸易逆差,2010年,美国与88个国家的贸易均出现不平衡。通过对某一个双边货币施加压力,是不可能解决多边贸易 不平衡的。相反,美国必须着手解决的是,是其国内储蓄前所未有的短缺。要想在国民储蓄空前短缺的背景下谋求经济增长,美国必须从国外引入储蓄盈余,维持庞 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和多边贸易逆差,以此来吸引外国资本。
 
可 惜的是,汇率之争以及虚假的希望,即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工人所面临的失业问题,限制了美中贸易发展。自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上涨了 31.4%,已经超过了华盛顿政客们长期要求的27.5%的升幅。就美中经常项目间的不平衡而言,美国的贸易赤字仍然是一股极强的破坏性力量。据以美元为 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预测,2012年,美国的贸易赤字可能是中国贸易盈余规模的2.8倍。
 
如 果把美中经贸关系重新定位为机遇,那将更有利于重新平衡全球经济的方案。对于受消费需求不景气的拖累、而又亟须增长的美国经济来说,出口可以成为一个重要 的增长源。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关注的重点,需要转向市场准入上来,也就是要确保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公平的待 遇,因为中国可能会创造出当代最大的消费神话。
 
简言之,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完全依赖于美国和中国如何再度平衡双边的需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必须降低消费,增加储蓄。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除了减少过度储蓄、提高消费以外,别无选择。全世界越早正视这些紧急的再平衡需求,全球经济将变得更好。


斯蒂芬•S•罗奇任教于耶鲁大学,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著有《未来亚洲》一书。

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2012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