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如何改变着中国
微博如何改变着中国
北京:上海研究生吴衡(音译)听说,附近的餐馆用有毒化学物质让猪肉尝起来像牛肉,他实在忍无可忍了。自一月起,他在宿舍里开始了关于食品安全的博客,四月,他的点击率达到了一万;五月,五百万。
他笑著说:“都是微博上流传的。”
微博是推特的中国版,三年前的八月由中国网络公司新浪启动。微博创造了一个活跃的虚拟公共广场,允许用户发布照片、录像、评论和信息。微博自启动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现在它夸口有大约三亿五千万用户。
吴衡说:“现在,许多人把微博当作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微博上的信息可以传播得很快。所以我每天都更新我的微博,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新闻。”
食品安全不过是在微博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众多话题之一,微博上的公众发应已经成为了给政府施加公众压力的新来源。去年夏天也发生了类似的强烈反应,当时昂贵、高调的高铁匆匆投入使用,两车相撞导致40人死亡。微博上的评论嘲弄政府官员用来掩饰管理失误的借口和行动。
中国领军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国际媒体公关总监郭怡广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以前从未有过一个规模和影响都相当大的公共领域。现在,它在很多方面都推动着全国上下的对话。”
至今为止,中国领导人态度暧昧。一方面,微博为他们提供了一扇他们从未有过的窗户,了解公众意见,让至少一部分人在网上而不是街上宣洩他们的不满。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对公众审查很不习惯,浑身不舒服,更不用说面对公众的嘲弄。
中国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说过,微博和其它小型博客应该“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威胁到公共安全。
到底怎么才是威胁到公共安全,众说纷纭,而政府期待新浪及其它微博服务提供商在代表政府进行言论审查时对此做广义解释。批评的评论被删;有时候整个微博账户被取笑。受欢迎的微博Isaac Mao的账户在六月被删除,当时他有三万名关注者。他发表过一片评论,批评中国的太空计划是浪费金钱。
两个月之前,中国的微博用户在周六早上醒来后发现这么一条消息:“近期,通过微博客传播的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评论跟帖中的有害信息相对较多,需要作集中清理。”这条信息继续说到,微博将暂时关闭评论功能三天,而正是评论功能产生了活跃、有时无礼的讨论。
Isaac Mao当时说:“以前不说话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个体制有些不对路。我觉得,他们(审查者)害怕,如果他们完全关闭了微博,会引起反弹。但他们在试探,看看人们对更多的限制如何反应。因为微博现在是官方与市民社会两者声音的战场。”
但中国博客作者、记者赵静说:“那不一定。”他指出,微博也会被官方利用。“现在,当中央政府的某些人想对地方政府或某个太子党采取行动时,他们会把消息直接发布到微博或推特上。微博的确在改变我们跟踪新闻和新闻泄露的模式。”他说,如果微博是战场,政府要的是占领它,而不是消灭它。
至于一般民众认为,他们可以在政治性地使用微博时发挥创造力。赵静心存疑虑。
他说:“你不能用微博来组织一次社会运动。因为只要你一用‘集合’这词,这关键词马上会被人注意,然后警告会发送到地方的警察局。所以,就算你在餐馆集合,警察已经在那儿了。我管这叫审查的升级版。”
政府眼下对微博的控制包括要求用户实名注册--但执行时不一贯,而且,尤其在这个秋天要进行领导层接班时,要求评论保持“和谐”。哈佛大学在六月发表、由社会科学教授加里·金(Gary King)领导的研究中发现,中国社会媒体的内容有13%被审查者删除,但有趣的是,许多负面评论被允许留下来。
“对国家、领导人以及政策的负面、甚至是挖苦的批评受审查的可能性也不会更高。”研究补充到,中国网络审查工作集中于“通过消音那些代表、强化或推动社会动员的评论,限制集体行动。”
那么,关于近日数周来在香港进行的民众游行示威,抗议中国大陆政府日渐增强的控制的消息,在微博上一闪而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如此,微博用户还是在用同音字、双关词和俏皮话等百度的郭怡广称为“令人展颜的创造力”,来绕过审查传播信息。想发布更长、更边缘的信息的用户常常通过照片来发贴,以此规避审查者和长度限制。郭怡广指出,在遵守法律,与让作为他们用户基础的虚拟公共广场繁荣之间,社会媒体公司需要自我平衡。
他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有两个老板。他们要让用户开心,没有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工作时会幻想,人们会喜欢经过审查后的搜索结果⋯⋯我们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我们还需要发掘我们边界的弹性。”
许多微博用户正是这么做的,这改变着中国市民与政府的关系。
环保人士马军说:“以前,很多时候都是单方向的沟通,由政府向公众发布信息。”马军在北京的公众及环境事务研究所有个很受欢迎的网页,在地图上标注了全中国制造污染企业的位置,公开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感到羞愧。“但微博不同。第一次,微博开创了一种平等的双向沟通。”
马军说,微博是他网站的天赐礼物,可以传播也可以收集关于污染者的信息,人们看到了污染,就会把细节和照片发过来,加到他的地图上。他说中央政府还是比较支持的,甚至在地方政府官员来到他的办公室,试图说服他拿掉那些令人尴尬的数据时,也是如此。
但那并不代表民主将爆发。马军指出,尽管微博在这三年里带来的种种令政府头痛的改变,中国的市民社会仍在婴儿时期。
他说:“数千年来,这个国家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统治,在决策时,它没有多少透明度或公众参与的传统。如今是关键的时刻,因为国家正面临各种挑战。环境方面的挑战不过是其中之一。还有其它许多社会挑战。如果我们要顺利渡过这一切,越来越人都意识到,政府无法单独在微观层面全面处理这些挑战。它需要社会的帮助。”
中国的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声音也越来越响,他们正证明,他们愿意——甚至坚持——发挥那作用。而微博这三岁的孩子正让政府越来越难忽视那些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