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心脏地带的全球化
将前苏联成员国的中亚诸国组织起来,看似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哈德逊学院的高级研究员、政治-军事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认为,自1991年哈萨克斯坦获得独立以来,为经济目的和安全目的,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一直是该国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奋斗的目标。韦茨在报道中写道,目前为止,该国重点发展的项目包括改善区域交通、输油管道和通讯网络;降低关税和消除其它贸易壁垒;在加强劳动力流动方面的监管的同时,鼓励旅游业发展和其它非官方的货币兑换;推动哈萨克斯坦私营企业向其他欧亚国家投资,尤其是通过合资企业向这些国家投资。然而,一体化的深化和持续,面临着重重挑战,尤其是集中于国家主权和自治上面,一些国家领导人被认为是腐败的独裁统治者,这其中就包括纳扎尔巴耶夫。韦茨指出,这一区域动荡不安,中亚各国间的关系常常很脆弱,这意味着其中不少国家,跟外部强国间的关系,要比这些国家间的关系更为良好。——耶鲁全球
欧亚心脏地带的全球化
哈萨克斯坦总统对区域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追求能改善其国内政策吗?
Wednesday, February 29, 2012
阿斯塔纳:位于中亚核 心地带的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获得独立以来,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外交政策的最高目标,就是推动中亚国家及前苏联国家之间的一体化,以及跟全球 经济和制度的融合。纳扎尔巴耶夫一直努力想让一贯孤立的哈萨克斯坦共享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他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不幸的是,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必须克 服重重困难,才能让这些好处变为现实。
纳扎尔巴耶夫之所以强烈支持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坚信,强化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哈萨克斯坦将会从中大有斩获。他认为,没有充分融入全球化中,让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失去了在全球贸易中所应有的关键地位。
在经济领域更充分的融 合,将会让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及地缘上的枢纽地位。哈萨克斯坦作为东西商贸和南北商贸这一天然的交汇处,能 不能将这一潜在地位变成现实,如同古代和中世纪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取决于其能否破除人为的政治和经济壁垒,让欧亚国家之间的货物和人员自由流动。深化经 济方面的融合还会让这些国家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同时还会增强集体同外部强国间的谈判筹码。
在安全领域更深入的融 合,将有助于哈萨克斯坦及其邻国在大国对该区域的角逐中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并降低日益浮现出来的大国共治风险。同时,还能帮助这些国家协调一致,应对区域 性的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北约动用吉尔吉斯斯坦空军基地来向阿富汗输送人员物资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展示了在这场力量博弈中,区域性问题如何为外部干涉势力大开方便之门。邻国间的不稳定局势很容易就会越过国界,直接影响是群众的仿照性抗议和难民入境,间接影响就是国际资本市场不敢在这一区域投资。
对于哈萨克斯坦这一多 民族国家来说,区域一体化将有助于转移国内种族之间和不同信仰之间潜在的冲突。哈萨克斯坦拥有100多个少数民族,族群间的差异较大。该国政府在国内外推 行宗教和谐政策。虽然穆斯林人口占人口的大多数,但哈萨克斯坦尊重宗教的多样性,这一成功值得中东和北非的新政权借鉴。然而,哈萨克斯坦国内大量的俄罗斯 人和其他少数族群,让哈萨克斯坦不可能不受邻国负面发展态势的影响。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尽管几百万俄罗斯人陆续离开该国,但占国内总人口数24%左右 的四百万俄罗斯人仍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其他社会经济进步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们 有理由认为,由于哈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市场改革以及对区域经济繁荣的巨大贡献,哈国可以成为欧亚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掌舵者。得益于其丰富的能源资源, 哈萨克斯坦一跃而成为中亚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相邻的四个中亚国家的总和。八、九年前,哈萨克斯坦的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00美元,如 今已超过11000美元,同俄罗斯相当,而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除了呼吁所有前苏维埃 成员国间进行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融合以外,纳扎尔巴耶夫还呼吁成立一个中亚国家间的联盟,在地缘上更加有限,但发挥的作用更大,该联盟可以负责如下事务:共 享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改善区域性的交通基础设施、确立相同的关税和税率、确立共同应对环境威胁和自然灾害的机制、支持整个区域的旅游业网络。从自由贸易 区,到关税同盟,再到一个涵盖有政治和其他机制的经济联盟,纳扎尔巴耶夫的政府所走的是一条渐进发展式的道路。
着眼于欧亚大陆又不限 于欧亚大陆,纳扎尔巴耶夫一直想把哈萨克斯坦变成一座“欧亚经济之桥”,一列拉动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火车头”。哈萨克斯坦的官员们,一直致力于欧亚国家间 的商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的项目包括:改善区域交通、输油管道和通讯网络;降低关税和消除其它贸易壁垒;在加强劳动力流动方面的监管的同时,鼓励 旅游业发展和其它非官方的货币兑换;推动哈萨克斯坦私营企业向其他欧亚国家投资,尤其是通过合资企业向这些国家投资。
遗憾的是,各种各样的困难让纳扎尔巴耶夫的愿望无法实现,哈萨克斯坦并没有更好地融进地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
尽管纳扎尔耶夫对一体 化怀有巨大热忱,中亚国家彼此间还是难以合作。这些国家彼此间有着不可调和的争端,涵盖了领土、贸易、签证、交通、非法移民以及诸如水和天然气自然资源等 方面。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常常被视为哈萨克斯坦在该区域的竞争对手,而其领导人,伊斯兰•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对纳扎尔巴耶夫所谋求的区域领导地位甚或是全球领导地位并不热心。中亚各国间的双边关系非常脆弱,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其内部彼此间的关 系,还不如他们跟外部强国间的关系紧密,这种紧密关系是常规性的,通过双边或多边外交机制来实现。
在 前苏联成员国家之间,由哈萨克斯坦支持建立的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例如,独联体成员国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和安全议事安排上有分歧, 因此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就面临诸多问题。这些国家软弱的、不透明和效率低下的决策机制和实施机制,导致一体化停滞不前。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成员国间的大量 摩擦,产生出许多问题。比如,俄罗斯能源的合适价格以及俄罗斯对劳动力流动的诸多限制,致使这些国家间分歧重重。或许主要矛盾在于,考虑到苏联时期那段不 幸的历史以及俄罗斯的支配地位,许多前苏联成员国对与莫斯科成立任何一种联盟都会有诸多保留。在前苏联成员国,即使是那些一开始并未谋求独立的国家的领导 人,此刻也小心警惕地捍卫他们的国家主权和自治。
哈萨克斯坦的规划聚焦于担任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欧安组织”)的轮值主席国上面。2007年,哈萨克斯坦承诺,如果能当选2010年的主席国,就会推动欧安组织对前苏联成员国集团的影响,并且会推动国内政治全面改革,使哈萨克斯坦向西方民主国家的标准靠近;哈萨克斯坦由此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如愿当上欧安组织轮值主席国。
哈 萨克斯坦当选欧安组织主席国,在不少方面获得了成功,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寻求让欧洲和欧亚的经济更好融合在一起的努力,使一直来被欧安组织忽视的经济领域重 新焕发活力。出乎意料的还有,哈萨克斯坦成功组织了欧安组织的各国领导人参与的首脑峰会,这是十多年来所举行的首次首脑峰会。但此次峰会在俄罗斯占领格鲁 吉亚议题上陷入僵局。而且,许多西方国家认为,哈萨克斯坦在改善国家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上面,并没有达成之前的承诺。此外,据《自由之家》报道,哈萨克斯 坦自担任主席国以来,其公民自由就不断恶化。例如,对媒体自由的限制措施,使得哈萨克斯坦不能从全球最先进的通讯技术中获益。
纳扎尔巴耶夫的团队认为,哈萨克斯坦进一步融入中亚、里海区域、前苏联集团以及整个世界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该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必须制定出新的政策,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让这样一个深处内陆的、威权主义的、多民族且周边国家动荡不安的国家,实现全球化。
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系哈德逊研究所政治-军事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他当前的研究领域为欧洲、欧亚大陆和东亚区域的安全发展问题,以及美国的外交、国防和国土安全政策。
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2012年